成语拼音:chóng yōng bǎi zhì
成语解释:形容城墙高大。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芦沟斗城》:“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城墙等
繁体字形:崇墉百雉
英文翻译:Chongyong pheasant
崇:1.高:崇山峻岭。2.尊敬;重视:崇敬。推崇。
墉:1.城墙。2.高墙。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雉:1.鸟,外形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种类很多,都是珍禽,如血雉、长尾雉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2.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叫一雉。
哎哟,说到“崇墉百雉”这成语,你可能第一反应是:“这啥意思啊?听着像古代城墙的形容词吧?”没错!这词儿原本就是形容城墙高大坚固,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一百雉那可是相当气派啦。举个例子,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攻打徐州,要是陶谦的城池真是“崇墉百雉”,估计老曹得挠头好一阵子了。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当然能!比如你朋友创业搞了个超硬核的网络安全系统,你就能拍他肩膀说:“你这防御体系简直崇墉百雉啊,黑客来了都得绕道走!”(笑)说白了,就是把“物理防御”的概念延伸到抽象领域,你懂的。
不过我发现啊,现在人用成语总爱挑热门的,像“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这些。其实像“崇墉百雉”这种冷门词,用对了反而显得特有文化底蕴。上周我写方案时形容客户的品牌护城河“崇墉百雉”,甲方还特意夸我用词精准呢!所以啊,老祖宗留下的词汇库,咱得多挖挖宝。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只能形容实物?”嘿,格局打开点!比如你看到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阵容,完全可以说:“咱们这次参赛队伍真是崇墉百雉,从教练到后勤都稳如泰山。”这么一比喻,既有气势又接地气,比直接说“强大”有意思多了。
要我说啊,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对了能给表达增色不少。不过得注意场合,要是跟00后小伙伴聊天突然蹦出个“崇墉百雉”,人家可能以为你在说某种新游戏装备呢(手动狗头)。所以关键还是得看人下菜碟,灵活运用才有意思。
最后提一嘴,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崇墉百雉”的实体版——比如西安古城墙,站那儿摸着一块块青砖,才能真正感受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厚重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符号,可比教科书上的解释生动多啦。有空真该去转转,保准你对这个成语有全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