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ā qián suàn hòu
成语解释: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反复思考
繁体字形:巴前算后
英文翻译:Before and after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紧贴:爬山虎巴在墙上。3.粘住:粥巴了锅了。4.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巴。5.挨着: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张开: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儿啦。7.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8.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9.姓。10.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bar。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压强就是1巴,合100000帕。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现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前:1.方位词。在正面的(指空间,跟“后”相对):前门。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缩不前。3.方位词。次序靠近头里的(跟“后”相对):前排。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4.方位词。过去的;较早的(指时间,跟“后”相对):前天。从前。前几年。前功尽弃。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5.方位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前政务院。6.方位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7.方位词。未来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线;前方:支前。9.姓。
算:1.计算数目:珠算。笔算。心算。预算。能写会算。算了一笔账。2.计算进去:明天赛球算我一个。3.谋划;计划:失算。打算。盘算。暗算。算计。4.推测:我算他今天该动身了。5.认做;当做:他可以算一个好学生。你们挑剩下的都算我的。6.算数;承认有效力:他说的不算,还得你说。7.作罢;不再计较(后面跟“了”):算了,别说了。他不愿意就算了吧。8.表示比较起来最突出:我们班里,就算他年纪最小了。9.总算: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懂了。10.姓。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哎哟喂,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出门前明明看了天气预报,结果半路突然下暴雨,心里直嘀咕:“早知道多带把伞了!”这种“巴前算后”的心态啊,说白了就是做事前先掂量掂量,做完又忍不住复盘琢磨。比如老张准备创业那会儿,光市场调研就做了三个月,你猜怎么着?最后还真避开了好几个大坑。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巴前算后和普通的事前计划有啥区别?”哎这个问题问到点儿上了!普通计划可能只是列个清单,而巴前算后更像是边做边调整的动态策略。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周末自驾游,不光查了路线,还提前问了当地朋友实时路况,结果全程畅通无阻——这种既有事前准备,又灵活调整的做法,可不就是活生生的巴前算后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太能算计也不全是好事。记得李姐家装修那档子事吗?她连窗帘颜色都要算风水五行,最后工期拖了三个月。所以说啊,巴前算后讲究的是个度,既要未雨绸缪,也得学会适时放手。这就好比炒菜,火候掌握好了才香,火太大容易糊锅不是?
依我看呐,现代人活得这么赶趟儿,巴前算后其实是个挺管用的生存技能。就拿年轻人找工作来说吧,简历投递前研究公司背景,面试后复盘自己的表现,这不就是在实践这个道理么?但咱也得明白,人生不像做数学题,有些事儿就算算得再精细,该来的意外还是会来。
最后给大伙儿支个招:下次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儿,不妨试试“三步走”——事前把最差结果想明白,过程中留点调整余地,事后做个简易复盘。这么着既不会纠结成强迫症,又能实实在在提升办事效率。您要是不信,下次买菜砍价时试试这招,保准儿能省下两斤排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