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ēn jià yuàn
成语解释:市:买;市恩:讨好;嫁:转嫁。一面讨好别人,一面把怨恨转嫁给他人
成语出处:《宋史·吕大防传》:“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市恩嫁怨
英文翻译:City's favor and marriage
市:1.做买卖的地方:开市。上市。2.城市:市区。市容。3.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有中央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市等。4.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市尺。5.买:市贱鬻贵。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嫁:1.女子结婚(跟“娶”相对):出嫁。改嫁。嫁人。嫁女儿。2.转移(罪名、损失、负担等):转嫁。嫁祸于人。3.姓。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你听说过"市恩嫁怨"这个成语吗?它就像职场里有人总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却把责任推给同事的行为。比如部门经理当众表扬新员工小张的方案,转头却对总监说:"这个方案原本有风险,都是小张坚持要做的"。这看似在施恩,实则把可能的风险转嫁给了下属。
为什么有人要这样做? 核心在于"利益置换"。就像菜市场里商贩送葱给顾客,转头却悄悄提高主菜价格。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将善意当作交易筹码,用表面关怀掩盖真实目的。我见过最典型的例子是社区志愿者给老人送慰问品时,反复强调"这都是我个人掏腰包",但事后总要求老人帮忙投票选举。
如何辨别市恩嫁怨? 记住三个关键点:施恩时是否强调付出?后续是否要求回报?出现问题是否推卸责任?就像朋友请你吃饭时说"这顿我请,以后要记得还人情",吃完发现菜品有问题却怪你选的餐厅不好,这就是典型的市恩嫁怨。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短视频平台上的"免费教学"越来越多。有人教剪辑技巧时反复说"这些课程原本收费998,现在免费送给大家",但当学员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异常,他们却立刻撇清关系。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市恩嫁怨已经披上了知识分享的外衣。
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我的经验是保持"清醒接收"。就像收到包装精美的礼物时,先确认是否需要承担隐藏费用。当别人主动给予帮助时,可以真诚感谢但不过度承诺,遇到责任归属问题要及时澄清边界。记住,真正的善意不需要用喇叭宣传,更不会附加隐形条件。
观察发现,习惯市恩嫁怨的人往往活得很累。他们像杂技演员同时抛接多个球,既要维持表面善意,又要算计利益得失。反观那些真诚待人者,或许短期内"吃亏",但长期积累的信誉就像定期存款,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利息。这或许就是人际交往中最朴素的辩证法。
下次收到突如其来的"好意"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份善意是否像超市促销的"买一赠一",背后藏着需要付费的隐藏条款?保持适度的警惕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负责。毕竟,健康的人际往来应该像呼吸般自然,不需要刻意计算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