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ī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師出無名
英文翻译:send the army out without a righteous cause
师: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师出无名”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出兵打仗却没有正当理由”,常用来形容做事缺乏合理依据。比如,有人想说服团队加班赶工,却拿不出具体目标或客户需求,只说“反正先做起来”,这时候同事可能私下嘀咕:“这简直是师出无名,瞎折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师出无名”容易引发质疑?举个真实案例——古代某位将军突然攻打邻国,既不宣称对方违约,也不提自卫需求,结果士兵士气低落,百姓骂声一片。这说明,缺少正当理由的行动,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风吹即倒。人们需要“为什么做这件事”的答案,才能真心投入。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现代职场同样常见。我曾遇到一位主管要求全员周末培训,理由是“提升竞争力”。当员工追问具体提升哪方面技能、是否有数据支撑时,他却支支吾吾。这种模糊的指令就像在迷雾中行军,团队执行力自然大打折扣。可见,清晰的动机比强硬的手段更重要。
有人可能会问:“师出无名”一定是坏事吗?其实未必。比如朋友突然拉着你去爬山,虽然当下说不出理由,但登顶后发现云海壮美,反而成了难忘经历。不过这种情况属于“结果逆转认知”——若事后仍无法解释初衷,长期来看仍会影响信任度。就像电影里常说的:“你可以暂时蒙住大家的眼睛,但不能永远捂住他们的耳朵。”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借鉴的智慧在于“事前校准”。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产品时,专门用两周时间梳理了三个核心问题:用户真实痛点是什么?市场空白在哪里?和竞品差异点在哪?这个过程就像给行动装上导航仪,后来遇到资源紧张或意见分歧时,这三个问题立刻能把讨论拉回正轨。这种“师出有名”的底气,往往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下次当你准备推动某个计划时,不妨先做个简单测试:用三句话向家人解释清楚这件事的价值。如果连最熟悉的人都听得皱眉摇头,或许就该重新审视初衷了。毕竟,真正的行动力,从来不只是“做”的勇气,更是“想明白再去做”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