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i jiǎn yāo wéi
成语解释: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成语出处:语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人病愁
繁体字形:帶减腰圍
英文翻译:Reduced waistline
带: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皮带。鞋带儿。传送带。2.轮胎:车带。汽车外带。3.地带;区域:温带。黄河一带。4.白带:带下。5.姓。6.随身拿着;携带:带行李。带干粮。7.捎带着做某事:上街带包茶叶来(捎带着买)。你出去请把门带上(随手关上)。8.呈现;显出:面带笑容。9.含有:这瓜带点儿苦味。说话带刺儿。10.连着;附带:带叶的橘子。连说带笑。放牛带割草。11.引导;领:带队。带徒弟。12.带动:以点带面。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13.照看(孩子):孙子是奶奶带大的。
减:1.从总体或某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削减。裁减。减员。偷工减料。五减三是二。2.降低;衰退:减价。减色。工作热情有增无减。人虽老了,干活还是不减当年!
腰: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腰。两手叉腰。2.裤腰:这裤子腰太肥。3.指腰包或衣兜:我腰里还有些钱,足够我们零用的。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腰。树腰。半中腰。5.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6.姓。
围:1.环绕;包围:围绕。围城。2.四周:周围。外围。3.围子,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床围。4.某些物体的周长:腰围。胸围。5.量词。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或两只胳膊合拢起来的长度为一围:腰大十围。树大十围。
哎呦喂!说到“减腰围”,咱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管住嘴迈开腿”?不过今天咱们换个角度,聊聊那些藏在成语里的瘦身智慧。你可能会问:成语还能和减肥扯上关系?嘿,还真别说,老祖宗的智慧里可藏着不少“隐形健身教练”呢!
举个栗子,“量入为出”这词儿,乍看是说理财对吧?但要是用在减腰围上,不就是提醒咱们“吃多少动多少”嘛?比如老张最近天天念叨:“我现在吃饭都得先看步数,今天要是没走够八千步,晚饭的米饭必须减半——这就叫量入为出!”(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再比如“持之以恒”,这不就是健身房里私教天天叨叨的“坚持打卡”吗?有个段子说得好:小王办了三年健身卡,结果腰围没变,倒是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理解得透透的。所以说啊,想要减腰围,光买运动装备可不够,得把“持之以恒”刻烟吸肺!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成语这么文绉绉的,真能帮到实际减肥?要我说啊,重点不在字面意思,而是这些成语背后的思维模式。就像“适可而止”这个词,表面是劝人别贪心,放在减脂餐里不就是“七分饱刚刚好”的最佳注解吗?我亲眼见过隔壁李姐,靠着这句话戒掉了深夜零食,三个月愣是收了小两寸腰围。
不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光记成语可瘦不了腰。关键得把这些道理揉进生活里。就像“积少成多”,每天多走五百步、少喝半杯奶茶,看着不起眼,可架不住日积月累啊!反正我算是看明白了,减腰围这事儿吧,三分靠成语提醒,七分靠手脚勤快,剩下九十分全看能不能扛住火锅的诱惑(懂的都懂)。
最后唠个实在的:别总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较劲。咱们的成语里不是还有“张弛有度”吗?该努力时别偷懒,该放松时也别苛待自己。毕竟腰围减得再细,也比不上健康快乐来得重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