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tóu zhèng liǎn
成语解释:形容相貌端正。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相貌端正
繁体字形:平頭正臉
英文翻译:neat appearance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平头正脸”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形容发型和长相,其实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举个例子:新来的同事虽然相貌普通,但说话办事平头正脸,很快就赢得了团队信任。这里既描述了外表的整洁端正,更强调了为人处世的正派可靠。
有人可能会问:“平头正脸”只能用在职场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描述社区里的志愿者:张大爷穿着蓝布衫,头发理得平头正脸,每天准时在垃圾分类站指导居民。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又赋予它服务社会的时代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语境中正发生微妙变化。有位作家曾写道:她刷着手机里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忽然想念老家照相馆橱窗里那些平头正脸的老照片。这样的对比用法,暗示着对过度修饰的反思,传递出对质朴本真的怀念。
个人看来,“平头正脸”的本质是对得体状态的追求。就像我们装修房子时,不必追求奢华,但求窗明几净;待人接物时不需刻意讨好,但保持真诚坦荡。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或许正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处世智慧。
当年轻父母教导孩子“坐要有个坐相”时,当设计师在极简风格中寻找平衡时,其实都在践行“平头正脸”的精神内核。它不要求完美无缺,而是鼓励我们在纷繁世界里保持属于自己的那份端正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