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yì jìn mín
成语解释:见“平易近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或文章等
繁体字形:平易近民
英文翻译:amiable and easy of approach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近:1.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跟“远”相对):近郊。近日。近百年史。靠近。附近。歌声由远而近。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2.接近:平易近人。年近三十。两人年龄相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亲密;关系密切:亲近。近亲。两家的关系很近。4.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平易近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特别常见。比如小区里那位总爱和人打招呼的物业大叔,每次见到邻居都会主动问“吃了吗”“孩子上学顺不顺利”——这种没有架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方式,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有人可能会问:“平易近民不就是对人客气吗?这和普通礼貌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打破心理距离”。比如公司新上任的部门主管,如果每次开会都先分享自己刚工作时闹的笑话,再让大家提建议,员工就更敢说真话。这种主动示弱的行为,比单纯说一句“大家随意”更能拉近距离。
记得中学班主任王老师总把“咱们一起想办法”挂在嘴边。有次全班月考成绩下滑,她没像其他老师那样训话,反而掏出一叠自己当年的错题本:“我物理考过38分,你们现在可比老师强多了。”原本低着头的学生突然眼睛发亮——平易近民的力量,往往就藏在这样真实的自我暴露里。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社交面具,反而让真诚变得稀缺。我常观察到,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最擅长用家常话讲专业事。就像医生用“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用久了会生锈”来解释冠心病,比甩一堆医学名词更能让患者安心。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本质上也是平易近民智慧的延伸。
当年轻人吐槽“领导说话像天书”时,或许正是平易近民的反面教材。去年参加行业展会,有个展台前永远排长队——他们的技术员会拿着零件模型,用“手机充电”类比精密电路的工作原理。这种把专业知识翻译成生活语言的本事,不仅消除认知门槛,更在无形中建立起信任感。
说到底,平易近民不是刻意讨好,而是怀着同理心做信息对接。就像春天地里的野草,不需要精心培育,只要根扎得够深,自然能贴着地面长成一片。当科技越来越发达,或许我们反而需要更多这种“贴着地面生长”的交流方式,让理解变得像推开自家窗户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