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án jiǔ rì shēn
成语解释:深:远。形容时间久远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年久日深,失迷的也有,隐瞒的也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时间久远
繁体字形:年久日深
英文翻译:as the years go by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说到“年久日深”,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老物件、旧房子这类具象的东西。比如家里有把藤椅,用了三十年,藤条都磨得发亮,扶手处深深凹陷——这时候说“这把椅子年久日深”,既讲清了时间跨度,又暗示了物品承载的故事。
但成语的用法远不止于此。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老邻居之间总像亲人一样?”答案或许藏在“年久日深”里。同一栋楼住了二十年的张阿姨和李叔,从帮忙收快递到照看生病住院的老伴,时间把陌生人熬成了“有事您说话”的交情。这种情谊不是靠某件事突然升温,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实物或人际关系吗?其实不然。最近看纪录片里老师傅修复古建筑,木料开裂处填充的不是新木条,而是从旧房梁上拆下的同年代木料。弹幕刷过一句“年久日深的智慧”,瞬间点破传统技艺里“用时间对抗时间”的哲学——老木头和新损伤的融合,本身就是对岁月最好的注解。
有人可能疑惑:“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我倒觉得恰恰相反。去年参加茶艺课,老师坚持用养了十五年的紫砂壶,说壶壁茶垢是“活的茶山”。年轻人起初嫌不卫生,直到喝到比新壶更温润的茶汤才明白,有些东西确实需要年久日深才能显出其价值。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并非万能标签。比如刚认识三个月就说“咱俩年久日深的交情”,反而显得刻意。它更适合那些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事物,就像陈年普洱,第一泡未必惊艳,但三泡之后回甘绵长。
如今很多领域都在追求“快”,但“年久日深”提醒我们:有些珍贵的事物,偏偏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老家院墙上的爬山虎,十年前刚种时稀稀拉拉,现在整面墙成了会呼吸的绿毯——这种变化,或许就是成语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