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án yān shì yuǎn
成语解释:谓年代久远。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序》:“然而年湮世远,师传歇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年代久远
繁体字形:年湮丗遠
英文翻译:Annihilation of time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湮:[yān]1.埋没:湮灭。2.淤塞:河道久湮。[yīn]同“洇”。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远:[yuǎn]1.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2.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3.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4.深奥:言近旨远。5.姓。[yuàn]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年湮世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看其实挺直白的——“年”指时间,“湮”是埋没,“世”代表时代,“远”则是久远。合起来就是说:某件事物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遗忘在历史长河里了。比如有人问:“现在谁还记得古代的冷兵器是怎么锻造的?”这时候就可以回答:“那些工艺年湮世远,连专家都得翻古籍才能还原。”
这成语用起来有什么讲究吗?举个例子:假设你参观一座破败的古宅,导游提到这里曾住过一位诗人,但他的作品早已失传。你可以感叹:“再好的才华,年湮世远后也难免褪色。”这样一来,既点出了时间跨度,又带出了惋惜的情绪,比单纯说“失传了”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和“失传”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年湮世远”自带时光滤镜。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颜料配方年湮世远,现代人用高科技都难以复制——这里不仅强调技术失传,更突出千年时光带来的损耗感。要是换成“失传”,就少了那种被岁月层层覆盖的沧桑意味。
在当代语境里,这个成语其实很能引发共鸣。比如互联网刚兴起时的聊天室文化,现在被各种短视频取代,年轻人可能压根没听说过“GG”“MM”这些古早网络用语。这时候说“初代网民的交流方式年湮世远”,既准确又有种新旧交替的唏嘘感,比说“过时了”更显厚度。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矛盾性——既承认时间能掩埋事物,又暗示着只要被重新发现,历史就能复活。就像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沉睡三千年后突然爆红全网。所谓年湮世远,有时候只是暂时冬眠,遇到合适的契机,老故事照样能讲出新味道。
下次看到老字号店铺挂着“百年传承”的招牌,不妨想想:有多少同行早已年湮世远?能撑到今天的企业,靠的不仅是手艺,更是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这或许给了我们启发:对抗时间侵蚀的最好方式,不是固守原样,而是让老传统在新土壤里重新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