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án
  • zāi
  • yuè
  • 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án zāi yuè è

成语解释:厄:苦难。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如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年災月戹

英文翻译:Year disaster month misfortune

年灾月厄的意思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灾:1.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水灾。兵灾。2.个人遭遇的祸患:没病没灾。3.“菑”,另音zī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厄:1.险要的地方:险厄。2.灾难;困苦:困厄。厄运。3.受困:海轮厄于风浪。

成语评论

年灾月厄”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年头有灾、月份有难”,实际用来形容长期积累的问题突然爆发带来的困境。比如:“公司前几年盲目扩张,如今资金链断裂,真是年灾月厄啊!”这句话里,问题并非一日形成,而是长期隐患的集中爆发。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积劳成疾’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时间积累,但“年灾月厄”更突出问题爆发时的冲击感。就像家里水管长期漏水没修,某天突然爆管淹了地板——前者是慢性积累,后者是爆发性后果。

再看个生活例子:“小李总熬夜吃外卖,这次体检查出三高,简直是年灾月厄。”这里既包含长期不良习惯的积累,也点出了健康问题的突然显现。这样的表达比单纯说“生病了”更有画面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带有一定宿命色彩。比如古人遇到天灾时感叹:“今年收成全毁,真是年灾月厄。”不过在现代应用中,我们更强调可预防性——与其被动接受“厄运”,不如及时排查隐患。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代人的“压力雪崩”现象。比如职场人长期加班导致 burnout(职业倦怠),或是父母忽视孩子心理问题直到青春期爆发。这些场景都在提醒我们:定期“系统维护”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消极?”其实不然。比如社区因及时改造老电路避免火灾,媒体可以报道:“化解了可能的年灾月厄。”这里反而传递了积极预防的态度,说明成语的用法会随语境产生不同色彩。

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维度”和“因果关联”两个要素。就像拼拼图时,找到那块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关键碎片,整个画面就会豁然开朗。

"年灾月厄"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