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ìng shì wú liǎng
成语解释:犹举世无双。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独特
繁体字形:並丗無兩
英文翻译:No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哎哟,你听说过“并世无两”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形容的东西啊,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独一份”!比如咱国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和全球覆盖能力,那可真是并世无两的存在。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那和“独一无二”有啥区别?害,区别就在于“并世无两”更强调“同时代找不到对手”,而“独一无二”可能只是单纯说特别。
你别说,这成语放到生活里也挺有意思的。比如老张家的祖传秘方烧饼,外酥里嫩还带着股桂花香,街坊邻居吃了都说“这味道并世无两”。这时候问题来了:这种老手艺会不会失传啊?要我说啊,越是独特的东西,越得有人主动去学。我二舅就专门跑去拜师,现在成了镇上最年轻的烧饼传人。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反例。前阵子有个网红奶茶店搞限量款,号称“并世无两的创意饮品”,结果被扒出来配方就是普通奶盖加跳跳糖。这算不算滥用成语?要我说啊,真正的独特可不是靠营销吹出来的。就像咱故宫文创,把传统文化玩出花样,那才是实打实的并世无两。
你发现没,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夸那些突破常规的事物。比如说马斯克的星舰计划,虽然争议挺大,但那种“要把人类送上火星”的野心,在当今航天领域确实并世无两。这时候肯定会有人问:这么冒险值得吗?要我说啊,人类文明不就是靠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劲头推动的嘛!
其实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反倒让“并世无两”变得更接地气了。像我表妹自己做汉服混搭潮牌,在漫展上被人追着问链接。这时候她就会笑着来句:“这可是并世无二的私人订制!”要我说啊,这种把传统和现代揉碎了再创新的精神,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独特性。
说到底啊,“并世无两”不光是形容词,更像是种生活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可比随大流难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并世无两的人和事,世界才变得这么有意思,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