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ò kāi dà jì
成语解释: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谋略
繁体字形:廓開大計
英文翻译:General plan
廓:1.空阔:寥廓。廓落(空阔寂静的样子)。2.清除:廓清。3.物体的周围:轮廓。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廓开大计”这个成语,指的是制定并推行宏大的计划或策略。比如一家科技公司宣布投资百亿研发人工智能技术,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说:“这是公司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必须廓开大计,集中资源突破关键领域。”这里的“廓开大计”不仅强调计划的长期性,更突显了决策者的决心。
有人可能会问:“廓开大计和个人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每个人都在不同层面实践这个概念。比如年轻人规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学历提升、职业转型和购房目标,这种系统性的人生设计,本质上就是对个人发展的“廓开大计”。关键在于将模糊的愿望转化为具体的阶段目标。
在城市建设中,这个成语的运用更加直观。某市规划局长曾举例:“我们正在廓开大计建设海绵城市,未来二十年要完成地下管廊改造、湿地公园扩建和智能水务系统建设。”这种多维度、分步骤推进的工程体系,展现了成语中“廓开”所包含的全局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廓开大计不等于盲目求大。有位创业者分享过教训:“我们初期规划覆盖二十个省份的连锁店,后来发现人才储备和管理体系根本跟不上。”这提醒我们,制定宏大计划时必须匹配执行能力,保持战略定力与灵活调整的平衡。
观察成功案例会发现,真正实现廓开大计的组织或个人,往往具备三个特质:清晰的阶段里程碑、动态优化的执行方案,以及应对突发风险的预案。就像建造摩天大楼,既要有整体的设计蓝图,也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变化。
在当下快速变化的时代,有人质疑长期规划的价值。但数据显示,坚持五年以上战略规划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比同行高出37%。这印证了中国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关键在于如何让计划既有前瞻性,又能包容不确定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廓开大计不应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某新能源车企的案例颇具启发性:他们在十年规划中专门设立“技术突变应对基金”,既保持主航道清晰,又为颠覆性创新保留空间。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或许正是当代实践这个成语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