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i tái luó gǔ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成语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我的粗枝大叶的东西,就当作一番开台锣鼓好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工作或运动的开头
繁体字形:開台鑼皷
英文翻译:a flourish of gongs and drums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锣:击乐器。铜制,似盘。一般有提手,用槌击奏。形制多样,如大锣、小锣、堂锣、云锣等。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歌舞伴奏。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开台锣鼓”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比如公司要启动一个新项目,老板在动员会上说:“这次合作就像开台锣鼓,先把声势造起来,后面的活儿才能顺顺利利。”你看,这里用“开台锣鼓”比喻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开台锣鼓’,用‘万事开头难’不行吗?”其实这两个成语的侧重点不同。“开台锣鼓”更强调通过精心准备来营造氛围,就像唱戏前敲锣打鼓吸引观众一样;而“万事开头难”更多是在说初期遇到的阻力。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如果提前准备好学习资料和计划,就能像“开台锣鼓”那样让整个过程更有节奏感。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想开奶茶店,装修时特意在门口摆了个试饮摊,他说:“咱这叫开台锣鼓,先让人尝到甜头,顾客自然愿意进门。”这种主动出击的预热动作,比干等着客人上门聪明多了。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个道理——先搭好舞台,戏才能唱得热闹。
我观察到,现在很多人做事容易急于求成,反而忽略了“开台锣鼓”的价值。比如去年我们社区办中秋晚会,有人提议直接开场表演,但组织者坚持提前三天在广场布置灯笼、发节目单。结果当天人气爆满,这就是前期铺垫的魔力。有时候多花点心思准备,效果可能超乎想象。
换个角度想,“开台锣鼓”其实也在提醒我们享受过程。就像小时候过年,大人提前半个月置办年货、打扫房屋,那种充满期待的忙碌本身就成了年味的一部分。现代社会讲究效率,但适当地放慢脚步做好铺垫,反而能让结果更圆满。下次你要做重要事情时,不妨先敲响自己的“开台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