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
成语解释: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開源節流
英文翻译:broaden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源:1.水流起头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饮水思源。2.来源:货源。资源。病源。3.姓。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开源节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荀子》,字面意思是“开辟水源、节制水流”,后来常用来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比如有人问:“开源和节流哪个更重要?”其实二者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少了哪个都会失衡。小王家装修时既接了个周末兼职(开源),又把旧家具翻新再利用(节流),这样既增加了现金流,又控制了预算,正是活学活用的典型。
有人可能会困惑:“现在物价上涨,光靠省钱有用吗?”这时候就需要动态理解成语。像开餐馆的老张,他发现单纯减少食材采购反而影响口碑,于是开发了外卖套餐组合,既提高了客单价(开源),又通过标准化流程降低了损耗(节流)。这说明真正的智慧在于创新性执行,而不是机械地“砍成本”。
在数字时代,“开源”有了新内涵。比如程序员小李把业余开发的工具包做成付费课程,这就是知识变现的开源方式;而他用自动化脚本替代重复工作,则是技术赋能的节流实践。这种与时俱进的解读,让古老智慧焕发了新生机。
值得思考的是,过度强调某一方面可能适得其反。见过不少初创公司为“节流”取消团建活动,结果团队凝聚力下降。好的平衡就像调制鸡尾酒,既要精选基酒(核心业务开源),也要控制辅料配比(必要开支),关键是根据发展阶段灵活调整配方。
观察身边那些把日子过得红火的人,往往都深谙“开源有道,节流有方”的奥义。他们不会为了省钱天天吃泡面,而是会报名职业技能培训;不会盲目加班赚外快,而是建立可持续的被动收入渠道。这种既着眼当下又规划长远的思维,或许才是成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