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i wù chéng wù
成语解释: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而得到成功
繁体字形:開物成務
英文翻译:understand thoroughly the truth of all things on earth and handle affairs successfully accordingly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务:1.事情:事务。任务。公务。2.从事;致力:务农。好高务远。3.旧时收税的关卡(今只用于地名):曹家务(在河北)。商酒务(在河南)。4.务必:务须。除恶务尽。务请按时参加。5.姓。
“开物成务”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小李刚入职时,面对一堆杂乱的数据无从下手。他静下心来分析需求,把复杂的信息拆解成小模块,再逐一突破,最终不仅完成了报告,还发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你看,这就是“开物成务”——通过理顺事物规律,把事情办成的同时还能创造额外价值。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工作方法有什么区别?比如张阿姨经营社区超市,发现居民总问“有没有代收快递服务”。她不仅增设了快递柜,还顺势推出会员积分兑换日用品活动。这种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延伸价值的行为,正是“开物成务”的精妙之处——它强调的不仅是完成既定任务,更是要像解锁新地图一样,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机遇。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人常说的“第二曲线”理论,本质上和“开物成务”异曲同工。就像程序员小王开发办公系统时,意外发现代码框架能复用于教育软件,结果开辟了全新业务线。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深耕现有领域时自然生长出来的副产品。
试想这样的场景:学校组织春游,老师让学生自己规划路线。孩子们在查资料时不仅学会了看地图,还发现了当地的历史故事,最后交上来的是份融合地理与人文的调研报告。你看,当我们在做事时保持开放思维,就像打开多棱镜,总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折射出意料之外的闪光点。
最近读《庄子》有个新体会,“开物成务”其实暗含两层智慧:既要像工匠那样专注眼前的工作,又要像探险家那样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就像烘焙师研究面团发酵,结果意外改良了酿酒工艺。这种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状态,或许就是这个古老成语带给现代人的跨界启示。
下次遇到看似普通的工作任务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件事里还藏着哪些可能性?就像考古学家清理陶片时,总会留意纹路中隐藏的文明密码。用“开物成务”的视角看世界,每个任务都可能成为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