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sh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 zhì yí shēn

成语解释: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棄智遺身

英文翻译:To abandon one's mind

弃智遗身的意思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成语评论

弃智遗身”到底该怎么用?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里的小王连续加班三个月,满脑子都是报表和会议,直到周末去爬山时才突然想通——“放下电脑走进山林的那一刻,我好像突然‘弃智遗身’了,那些纠结的数据难题反而有了新解法。”这个成语表面看像要人变傻,其实说的是暂时脱离思维惯性,让身心回归自然状态。

为什么古人会提倡这种状态?庄子在《大宗师》里讲过一个故事:子贡看见老农抱着瓦罐浇水,建议他用省力的机械。老农却说“有机械者必有机心”,宁愿保持笨拙。这就像我们现代人面对智能推送时,偶尔需要主动断网——不是否定科技进步,而是警惕过度依赖算法带来的思维固化。

弃智遗身”和“躺平摆烂”有什么区别?前者强调主动选择,后者偏向消极逃避。就像书法家创作前要静坐磨墨,程序员debug前会散步放空,本质都是通过暂时抽离来激活创造力。我曾在赶论文deadline时故意关掉文献网站,结果在洗碗时突然想明白论文结构——这种“思维留白”恰恰是当代稀缺的能力。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实践它?有个简单方法:每天设定20分钟“原始时间”。关掉智能设备,用纸笔随意涂鸦,或者单纯观察云朵的变化。上周我试着重拾儿时叠纸船的爱好,意外发现这种“笨拙”的手工活动,比刷短视频更能恢复专注力。就像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暂时的抽离反而能提升后续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不能走极端。就像庄子说的“堕肢体,黜聪明”是修炼方法而非终极目标,我们既要学会适时脱离思维定式,也要保持回归现实的能力。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永远“弃智”,而在于懂得何时该拿起,何时该放下。

"弃智遗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