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òng xuān dǎo guǐ
成语解释:弄喧:耍弄玄虚。形容故弄玄虚,暗施诡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世人但说盗贼,便十分防备他,不知那拐子便与他同行同止,也讲不出弄喧捣鬼,没形没影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故弄玄虚
繁体字形:弄喧搗鬼
英文翻译:Make noise and make trouble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喧:声音大:喧哗。喧闹。锣鼓喧天。
捣:1.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捣蒜。捣米。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直捣敌营。2.捶打:捣衣服。3.搅扰:捣乱。捣麻烦。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朋友突然压低声音说:"我昨晚看见老王在巷子口弄喧捣鬼..."。这里的"弄喧捣鬼"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故意制造假象迷惑他人,就像有人装神弄鬼搞事情。现在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看看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
菜市场里,张婶抓着李阿姨的围裙神秘兮兮地说:"听说东头猪肉摊的秤砣会自己挪位置!"后来发现是摊主儿子调皮捣蛋。这就是典型的弄喧捣鬼——故意制造异常现象让人瞎猜。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小把戏为什么总能唬住人呢?或许因为我们天生对神秘事件充满好奇,就像看魔术时明知有机关还是忍不住瞪大眼睛。
职场中也常见类似情形。有次我们部门要选组长,小刘突然在茶水间"无意中"透露:"听说总部要空降领导呢"。结果后来证实根本没这回事。这种通过散布不确定信息影响他人判断的行为,本质上也是种弄喧捣鬼。不过换个角度看,工作中保持适度警惕确实有必要,毕竟职场如战场。
记得初中班主任最爱说:"别在教室后门弄喧捣鬼!"当时总有几个男生喜欢躲在门后突然蹦出来吓人。这种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其实包含着青少年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现在想来,那些年我们制造的"灵异事件",不过是成长路上调皮的小插曲。
有人可能要问:弄喧捣鬼和普通开玩笑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带有欺骗性质。比如生日聚会上朋友假装忘记你生日,最后突然拿出蛋糕,这种善意谎言不算弄喧捣鬼。但如果是长期编造虚假信息误导他人,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生活中这个度,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境来把握。
在传统文化里,弄喧捣鬼的形象常出现在民间故事中。比如《聊斋志异》里狐狸精幻化人形的桥段,本质上就是通过制造幻象迷惑书生。这些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年,或许正反映了人性中对未知事物既恐惧又向往的矛盾心理。如今虽然不再迷信鬼神,但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谣言,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弄喧捣鬼"呢?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适度的神秘感能增加生活趣味,就像魔术表演明知是假依然精彩。但若把弄喧捣鬼当作牟利手段,性质就变味了。毕竟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还是真诚相待,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