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shàng
  • xián
  • dāo
  • chū
  • q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

成语解释: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

繁体字形:弓上弦,刀出鞘

英文翻译:Bow up, knife out

弓上弦,刀出鞘的意思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弦:1.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其弹性以发箭:弓弦。2.乐器上经过摩擦、振动发声的线。3.钟表等的发条。4.连接圆周上两点的线段。5.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对着直角的斜边。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鞘:[qiào]装刀剑的套子:剑鞘。刀出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弓上弦,刀出鞘”这个成语吗?它原本形容军队整装待发的状态,但放到今天的生活里,该怎么理解它的实际意义呢?咱们先看个例子:小明接到重要项目后,提前两周就开始整理资料、联系合作方,就像弓箭手仔细检查弓弦的张力。这种“备战状态”让他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还获得客户点赞。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普通的事前准备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临场感”的强弱。比如考试前突击复习是常规操作,但若像战士听到冲锋号般迅速进入状态,背水一战的专注力会让效率翻倍。就像小李在辩论赛前夜反复打磨论点,把资料卡片按攻防逻辑排成两列,活脱脱把文件夹变成了兵器架。

不过问题来了:保持这种紧绷状态会不会太累?这里有个巧妙平衡点。就像运动员热身时既要激活肌肉又不能过度消耗体力,职场人做方案时既要细致规划也要预留调整空间。我常建议团队采用“弹性备战法”——核心框架要像拉满的弓弦般稳固,执行细节则像收在鞘里的刀,需要时能快速出招。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其实藏着更积极的内涵。上周看到邻居阿姨跳广场舞都带着这个劲儿——音箱调试、队形走位准备得一丝不苟。她说:“甭管多大年纪,做事就得有个精气神。”这话让我突然明白:所谓“弓刀状态”,本质是对生活的郑重态度。就像烘焙爱好者精确称量面粉克数,看似较真,实则是对美好成果的期待。

换个角度看,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这种“随时响应”的能力。当突发事件像暗箭袭来,提前理顺的工作流程就是最好的盾牌。有位创业者朋友把公司通讯录设为手机快捷键,用他的话说:“这叫现代版刀出鞘,关键时候能救命。”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让普通准备升级成了战略部署。

说到底,弓弦拉满不是为了随时发射,刀剑出鞘也不是非要见血。它们更像是对机会的敏锐捕捉——当别人还在找弓箭时,你已经校准好了准星。下次遇到重要时刻,不妨试试给自己设定个“战备模式”,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毕竟,生活这场持久战里,准备充分的人永远掌握着主动权。

"弓上弦,刀出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