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ǐn
  • jīng
  • d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n jīng jù diǎn

成语解释:引;援解;引用;经:经书;据:依据;典:典籍。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谈话与写作方面

繁体字形:引經據典

英文翻译:copiously quote authoritative works

引经据典的意思

引:1.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却:引退。引避。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据:[jù]1.占据:据为己有。2.凭借;依靠:据点。据险固守。3.按照;依据: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4.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据。证据。字据。论据。票据。实据。5.姓。[jū]拮据(形):经济境况不好,缺少钱,境况窘迫:手头据。

典:1.标准;法则:典范。典章。2.典范性书籍:词典。引经据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礼: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试。典狱。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成语评论

吃到这些臭东西,还要替他考证,你也忒爱引经据典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二回)

引经据典的造句

  1. 造句 他在文章中引经据典,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 造句 参加辩论的两组同学引经据典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3. 造句 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可使论证有力。
  4. 造句 文学趋于引经据典,希腊和罗马神话、圣经与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在被一遍又一遍地引用着。
  5. 造句 小李时常引经据典来说明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令人不禁佩服他知识的广博。
  6. 造句 你看一下这几篇好文章哪一篇不是引经据典的写出来的。
  7. 造句 他写作文有一个习惯就是总是喜欢引经据典的去说明某一个观点。
  8. 造句 这位老先生引经据典的给我们讲了这几个观点让我们都深有感触。
  9. 造句 许多经济学家引经据典,其要点就是预期财政刺激一揽子计划是美国走出衰退的关键。
  10. 造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这一点引经据典算得了什么呢。

"引经据典"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