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g chún liè zuǐ
成语解释: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也则为公心直道,从没分毫诈。也不是强唇劣嘴,要做乡村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強脣劣嘴
英文翻译:Strong lips and bad mouth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劣:坏;不好(跟“优”相对):劣等。劣势。劣马。恶劣。低劣。优劣。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强唇劣嘴”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强唇”指嘴巴厉害,“劣嘴”形容说话内容质量差,合起来就是“嘴上不饶人,但讲不出真正有用的道理”。比如有人吵架时明明不占理,却硬要抬高嗓门喊:“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为什么有人会陷入“强唇劣嘴”的陷阱? 仔细观察会发现,当一个人缺乏事实依据或逻辑支撑时,往往会通过提高音量、重复同样的话来掩饰心虚。就像上周邻居家装修噪音太大,物业上门沟通时,业主叉着腰说:“我家装修关你什么事?有本事你搬去深山老林住啊!”——典型的用攻击性语气代替有效沟通。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职场中也有变形版本。比如开会时,同事A提出新方案,同事B立刻反驳:“这个方案十年前就有人试过了,根本行不通!”但当被追问具体失败案例时,B却支支吾吾说不出细节。这种情况下,强势的语气反而暴露了思考深度的不足。
如何避免成为“强唇劣嘴”的人? 我有个亲身经历:去年和合作伙伴争论项目方向时,我发现自己总在重复“这样绝对不行”却给不出替代方案,于是主动喊停会议,用白板画流程图重新梳理逻辑。这个动作让讨论从情绪对抗转向事实分析,最终找到了折中方案。这说明,当我们意识到对话陷入僵局时,及时切换沟通工具比硬碰硬更有效。
生活中真正有说服力的人,往往说话轻声细语但条理清晰。就像小区里那位总能调解纠纷的王阿姨,她从不会大喊大叫,而是慢悠悠地说:“咱们把事情从头捋一捋,老张你上周三是不是说过……”。这种温和而具体的沟通方式,反而让争执双方都冷静下来。
下次遇到争论时,不妨先做个自我检测:我的观点是否有具体事例支撑?对方质疑时能否用数据或案例回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正是放下“唇枪舌剑”,转为倾听和学习的好时机。毕竟,说服力的本质不在于声音大小,而在于思考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