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jiān
  • m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jiān mín yì

成语解释: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強姦民意

英文翻译:defile public opinion

强奸民意的意思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奸: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5.奸淫:通奸。强奸。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成语评论

强奸民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强行让大众接受不符合真实意愿的观点,比如某些政策明明争议很大,却被包装成“人人支持”。比如:“政府封锁真实民调数据,反而大肆宣传‘全民拥护改革’,这种强奸民意的行为引发了强烈反感。”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民意究竟应该被尊重,还是被权力强行定义?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强奸民意的情况?”这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等。当权者掌握话语权,普通民众难以发声,就像村里修路明明多数人反对,村长却硬说“群众热烈欢迎”。这时候,民意就像被强行套上不合身的衣服,再怎么别扭也得穿着示人。

历史上有个典型案例:某朝代推行新政时,地方官员为讨好上级,把百姓的抱怨说成“感恩戴德”,还逼着百姓敲锣打鼓送锦旗。这种操作看似热闹,实则像给哑巴硬塞演讲稿——表面光鲜,内里全是虚的。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民意需要畅通的表达渠道,而不是单方面的“代言人”。

如今互联网时代,强奸民意有了新变种。比如某些企业爆出丑闻后,不是诚恳道歉,而是雇佣水军刷好评,把差评压到最底下。这就像在烂苹果上涂蜡,虽然暂时光亮,终究掩盖不了腐坏的本质。个人认为,与其费心伪造共识,不如直面问题——就像治水,堵不如疏。

要避免强奸民意,关键是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就像社区改造前举办听证会,让居民投票选方案,哪怕最后选的不是最好方案,但至少过程透明。毕竟,民意就像弹簧,压得越狠反弹越猛。与其强行统一思想,不如在差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当我们谈论“代表群众”时,是否真正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或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制造整齐划一的欢呼,而在于包容那些略带刺耳却真实的表达。就像花园需要不同颜色的花,健康的社会也需要多元意见的自然生长。

"强奸民意"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