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g lǐ tōu xián
成语解释:偷:抽出;闲:空闲。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在谓语、定语;用于善于调剂时间
繁体字形:忙裏婾閑
英文翻译:steal a little leisure from the rush of business
忙:1.事情多,不得空(跟“闲”相对):繁忙。这几天很忙。忙里偷闲。2.急迫不停地、加紧地做:你近来忙些什么?。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偷窃。2.瞒着人:偷听。3.苟且;敷衍:偷生。偷安。4.抽出(时间):忙里偷闲。偷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偷儿。6.“媮”,另音yú
闲:1.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游手好闲。我没工夫,你找小杨吧,她闲着呢。2.(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闲房。不让机器闲着。3.闲空儿:农闲。忙里偷闲。4.与正事无关的:闲谈。闲话。5.姓。
“忙里偷闲”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个矛盾的概念——忙都忙不过来了,怎么还能“偷”到空闲呢?其实它的核心在于“平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主动寻找片刻放松,反而能提高效率。比如程序员小张连续写代码两小时,突然站起身泡了杯茶,靠在窗边看了五分钟街景。这个动作看似“浪费时间”,但回到工位后,他立刻解决了困扰半天的算法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这难道不是拖延症吗?关键在于“偷闲”是否经过主动控制。真正的忙里偷闲就像手机快充,用15分钟冥想、拉伸或听音乐快速恢复精力,和漫无目的刷手机有本质区别。同事小王就坚持每工作90分钟做8分钟办公室瑜伽,她说:“就像给大脑按了重启键,下午开会思路特别清晰。”
现代人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忙到虚脱,要么彻底躺平。其实古人早就参透其中智慧,苏东坡在修建西湖堤坝时,还能抽空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的绝句。这种在压力中保持生活情趣的能力,或许比时间管理技巧更重要。我的书房挂着幅字画,写着“闲时吃紧,忙里偷闲”,每次抬头看见,就会提醒自己:真正的从容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创造出来的。
如何判断“偷闲”是否有效?有个简单标准:休息后是否产生新的焦虑感。高效的忙里偷闲应该像中场休息的运动员,补水调整后能更好投入比赛。试着把手机锁屏时间设为“专注45分钟可解锁10分钟休闲模式”,用游戏化机制培养这种能力。上周我尝试在写方案间隙画简笔画,结果不仅完成了工作,还意外收获了三幅能当表情包的涂鸦。
说到底,忙里偷闲的本质是对自我状态的觉察与管理。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既要跟上节奏,又要把握休止符的停顿。下次当你觉得被deadline追着跑时,不妨试试这个古老智慧:在日程表里主动划出“呼吸区”,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被“偷走”的时间,最终都加倍回到了你的效率账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