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i qiān wò qiàn
成语解释:见“怀铅提椠”。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采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懷鉛握槧
英文翻译:be ready to write down anything encountered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铅:[qiān]1.金属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数82。银灰色。铅及其化合物均有毒。用于制造蓄电池和铸造铅字。也用作耐硫酸腐蚀、防放射线的材料。2.用石墨作笔心的笔叫铅笔。[yán]铅山,地名。在江西东部。
握:1.用手攥(zuàn)住:握手。2.掌管:大权在握。
椠:1.古代记事用的木板。2.古书的刻本:古椠。
“怀铅握椠”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古人随身带着铅粉笔和木简,随时记录灵感的习惯。比如一名老茶农在茶园劳作时,突然想到新的制茶工艺,立刻从口袋里摸出纸笔记下步骤——这就是“怀铅握椠”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手机备忘录了,这种老传统还有意义吗?其实重点不在工具本身。就像程序员小王在地铁上突然想到代码优化方案,马上打开手机记事本记录,这种随时捕捉灵感的习惯,正是“怀铅握椠”精神的延续。
观察身边的写作爱好者会发现有趣现象:背包里总装着笔记本的人,往往更容易积累创作素材。我认识的小说作者就保持着纸质笔记习惯,她说指尖触碰纸张的实感能激发更多灵感。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个数字时代,仍有人偏爱传统记录方式。
现代人该如何实践这种精神?关键在培养及时记录的意识。前几日看到外卖骑手张师傅等餐时用语音记录配送路线优化的点子,这种化被动等待为主动思考的状态,本质上和古人“怀铅握椠”异曲同工。重要的不是用什么记,而是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当我们在公园看到有人对着盛开的海棠写生,或者在咖啡厅遇见对着电脑屏幕奋笔疾书的青年,这些场景都在诠释着“怀铅握椠”的现代版本。或许下次灵感突现时,不妨试试放下手机,用纸笔记录片刻,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