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à tòng pà yǎng
成语解释:比喻畏首畏尾,顾虑重重。
成语出处: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哈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小
繁体字形:怕痛怕癢
英文翻译:Ticklish
怕: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怕: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痒:1.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2.比喻想做某事的愿望强烈,难以抑制:技痒。见人打球,他心里直发痒。
生活中常听人说“怕痛怕痒”,这四个字本身虽不是成语,但与之相关的表达却不少。比如“畏首畏尾”,形容人顾虑太多,就像被疼痛和瘙痒束缚了手脚。例如:“他原本想尝试创业,却因为怕赔钱、怕风险,最终畏首畏尾地放弃了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用身体上的“痛痒”来比喻心理上的犹豫?其实这源于一种直观联想——身体受伤会引发疼痛,皮肤瘙痒会让人烦躁,而心理上的担忧同样会带来“精神上的不适感”。比如成语“如履薄冰”,表面是形容走路小心,实则暗示对潜在危机的警惕:“公司面临转型时,管理层如履薄冰,生怕走错一步导致全盘皆输。”
再举个有趣的例子:“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本意是误把倒影当毒蛇,引申为因过度敏感而自我惊吓。比如:“小王被客户投诉过一次后,现在接电话都战战兢兢,简直是杯弓蛇影。”这里既包含对“痛”(失败)的恐惧,也暗藏对“痒”(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背后藏着人性中的“安全悖论”:过分追求舒适区反而可能限制成长。就像有人因为怕摔倒而拒绝学自行车,结果永远体会不到骑行的快乐。现实中很多机遇,恰恰藏在需要承受些许“痛痒”的尝试中。
换个角度想,“痛痒”有时也是预警机制。成语“未雨绸缪”就展现了积极面:提前防备可能的风险,而不是被动害怕。比如:“虽然担心雨季漏水,但老张没有光顾着发愁,而是早早修补了屋顶瓦片。”这种态度既承认了潜在问题,又用行动化解了焦虑。
说到底,痛感和痒感都是生命自带的传感器。与其被它们牵着鼻子走,不如学会与之共处。毕竟,偶尔被玫瑰刺扎到手指,才能摘到最美的花朵;忍着脚底沙砾的瘙痒,才能走到浪花翻涌的海边。生活中的很多精彩,或许就藏在那一丁点“不舒服”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