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à guǐ yǒu guǐ
成语解释: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最恶的是虫名,他偏要钻出来,真是‘怕鬼有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害怕什么,偏会碰到什么
繁体字形:怕鬼有鬼
英文翻译:Fear of ghosts
怕: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怕鬼有鬼”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绕,但仔细想想生活中其实挺常见。比如考试前总担心自己会紧张到忘词,结果真上台时脑子一片空白;或者工作中过度焦虑“被领导批评”,反而在汇报时频频出错——这算不算“怕鬼反而招来了鬼”?
有人会问:“为什么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我应验预言”:当人把大量注意力集中在负面结果上,身体和思维会不自觉地朝着担心的方向调整。就像走独木桥时死死盯着脚下的深渊,身体反而更容易失去平衡。
记得刚学自行车那会儿,父亲总提醒“别老看路边的石头”。当时不明白,现在想来确有道理:当我们把能量聚焦在躲避危险上,往往会忽略保持前进的节奏。工作中遇到棘手项目时,与其反复纠结“搞砸了怎么办”,不如把精力放在拆解具体步骤上,这种思维转换我亲测有效。
更深一层看,“鬼”可能代表着对未知的恐惧。有个实验很有意思:让两组人走夜路,A组被告知路上可能有野生动物,B组什么都不知道。结果A组成员不仅走得慢,还把风吹草动都当成危险信号。这揭示了一个真相:我们的认知滤镜会直接塑造现实体验。
现代人常说要“管理预期”,我倒觉得更重要的是管理注意力分配。就像夜间开车,既不能闭眼猛冲,也不必死盯着每个黑影。保持适度警觉的同时,把车灯对准前方道路,既能避开陷阱又不至于困在焦虑里——这种动态平衡或许才是破解“怕鬼魔咒”的关键。
下次再遇到令人心慌的状况,不妨试试“五分钟法则”:给自己设定短暂期限集中处理焦虑情绪,时间一到立即切换到行动模式。毕竟,解决问题的能量若是全耗在担惊受怕上,可就真成了成语里的现代注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