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hòu tái guāng
成语解释: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请人的客套话
繁体字形:恭候台光
英文翻译:Waiting for Taiguang
恭:1.恭敬:恭候。恭贺。洗耳恭听。2.姓。
候:1.等待:候车。你稍候一会儿,他马上就来。2.问候;问好:致候。敬候起居。3.时节:时候。气候。候鸟。4.古代五天为一候,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5.(候儿)情况:征候。火候。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恭候台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实际使用场景很接地气。比如朋友邀请你去家里做客,对方可能会说:“周末备了茶点,恭候台光。”这句话既表达了期待,又显得礼貌得体。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欢迎光临’有什么区别?”其实,“恭候台光”更强调“恭敬地等待”,适合正式或客气的场合,而“欢迎光临”则更通用,少了一层谦逊的意味。
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假设你负责接待重要客户,可以在邮件里写:“明日会议已安排妥当,恭候台光。”这样既传达专业性,又让对方感受到尊重。有人或许疑惑:“为什么不用‘期待见面’这种大白话?”我的观点是,成语的恰当使用能提升语言的文化厚度,尤其在正式沟通中,它像一件得体的礼服,让表达更有仪式感。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不适合用在亲密关系里。比如对家人说“晚上回家吃饭,恭候台光”就显得生分。这时候更适合用“等你回来”或者“早点到家”,简单直接反而更温暖。语言就像调料,得看菜下碟——不同的关系、场合,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趣的是,有些年轻人觉得这类成语“老派”,但我认为它们恰恰是汉语的瑰宝。就像“恭候台光”四个字,既节省了字数,又包含了“准备周全”“真诚期待”“保持敬意”三层含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偶尔用用这样的表达,反而能让人际交往多一份细腻的温度。
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常见于传统戏曲台词。比如京剧《群英会》里,周瑜迎接诸葛亮时会拱手道:“早已备下水酒,恭候台光。”这种用法至今仍在某些地域的方言中保留,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下次听到这个词时,不妨多留意它背后的历史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