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à
  • f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à rú qí fèn

成语解释: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说话办事不过分

繁体字形:恰如其分

英文翻译:to a proper extent

恰如其分的意思

恰:1.适当;合适:恰当。2.副词。正;刚刚:恰巧。恰到好处。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成语评论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但如何用得恰如其分?先举个常见例子:有人评价同事工作表现时说「他做事总是画蛇添足」。这里用对了吗?其实这个成语特指「多此一举反而坏事」,若同事只是做事细致,反而该用「锦上添花」更合适。

为什么要注意成语的恰当性?去年邻居装修房子时,在客厅挂了幅「门可罗雀」的书法作品,本意想显示高雅,殊不知这个成语形容冷清场面。这种误用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暴露文化储备的薄弱。可见准确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使用场景至关重要。

怎样判断成语是否用得合适?有个简单方法:把自己代入语境思考。比如形容孩子背书流畅,用「滚瓜烂熟」既生动又准确;但若用「老生常谈」就显得不伦不类。有次我在学生作文里看到「他说话总是胸有成竹」,明显混淆了「胸有成竹」和「滔滔不绝」的用法。

个人认为成语运用如同烹饪调味,过量会掩盖原味,适量则提鲜增色。曾见自媒体文章连用五个成语描述早餐摊,反而让文字失去生活气息。适度留白,让成语成为点睛之笔而非炫技工具,才是更高明的表达方式。

遇到拿不准的成语怎么办?建议养成查证习惯。有次我准备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查阅典籍才发现它本指暑热渐退。现代语言虽允许词义演变,但了解本源能避免张冠李戴。现在遇到拿捏不准的情况,我会先用比喻句暂代,待查证后再替换。

语言始终在动态发展,只要遵循「准确达意」的基本原则,适当创新也未尝不可。就像「愚公移山」被创业者用来比喻坚持精神,只要语境契合且听众理解,这种灵活运用反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关键在于把握分寸,让每个成语都成为精准传达思想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造句

  1. 造句 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自信。
  2. 造句 香樟树的姿态最优美,常常倾斜了身子,恰如其分地与对面的伙伴,将整条公路架成了一个半圆顶的绿色的顶空。
  3. 造句 惟有恰如其分的感情才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所珍惜。
  4. 造句 小明的作文不但内容生动,而且用词恰如其分。
  5. 造句 报告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过去一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6. 造句 他得二等奖真是恰如其分。
  7. 造句 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维特根斯坦 
  8. 造句 老师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我的缺点。
  9. 造句 批评或表扬同学都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10. 造句 他腼腆得使自己的表现不能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