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ǐ
  • nán
  • hu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ǐ dú nán huá

成语解释:《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成语出处: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温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繁体字形:悔讀南華

英文翻译:erudite but be not recognized

悔读南华的意思

悔:1.觉悟到自己过去做得不对:后悔。悔过。2.古指灾祸。

读:[dú]字的念法;读音:异读。“长”字有两读。[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来把“读”写成“逗”。现代所用逗号就是取这个意义,但分别句逗的标准不同。见〖句读〗。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华:[huá]1.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2.精英:精华。含英咀(jǔ)华。3.开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4.繁盛:繁华。荣华富贵。5.奢侈:浮华。奢华。6.指中国或汉族:华夏。中华。华裔。华胄(a.华夏的后裔;b.贵族的后裔)。华工。7.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翰(称人书信)。华诞(称人生日)。华居(称人住宅)。8.头发花白:华发(fà)。华颠(指年老)。9.指时光:年华。韶华。[huā]古同“”,花朵。[huà]1.〔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2.姓。

成语评论

悔读南华”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读书人的自我调侃,但背后藏着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说,它常用来形容人因为读多了书反而陷入纠结,甚至感到后悔的状态。比如有人会开玩笑说:“早知道读这么多书会让人想太多,我当初就该少看点《南华经》!”这里的《南华经》代指深奥的典籍,而“悔读”则是调侃知识带来的“副作用”。

你可能想问:读书明明是好事,为什么会后悔?举个例子,小张原本是个行动派,但自从研究了一堆哲学书后,做决定前总爱分析利弊,反而错过了升职机会。同事问他:“怎么变得这么犹豫?”他苦笑道:“这就是‘悔读南华’啊!”——你看,知识有时会让人过度思考,甚至束缚手脚。

但问题来了:这成语是在否定学习吗?当然不是!它更像一种幽默的反思。就像有人吃撑了说“下次再也不点这么多菜”,但下次依然会享受美食。读书带来的眼界和思考能力本身是宝藏,关键是如何平衡“知”与“行”。比如小李读了许多经济学著作,却在股市暴跌时果断止损,他说:“书里教的是规律,但勇气还得靠自己。”这种“用知识而不被知识困住”的态度,或许才是破解“悔读”的关键。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如今更多被用在轻松的场景里。朋友间互相打趣时会说:“你这方案写了三天还没定稿,是不是‘悔读南华’了?”或者年轻人自嘲:“刷完十篇心理学文章,我现在连聊天都要分析微表情,真是读书误我!”——这些用法早已跳脱原意的沉重,变成对现代人信息焦虑的一种调侃。

我个人觉得,“悔读南华”更像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是知识的过错,而是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就像登山者不会抱怨山顶的风太冷,读书人也不必畏惧思考带来的挑战。毕竟,真正让人后悔的从来不是读书本身,而是读完后依然画地为牢。下次当你觉得“懂得太多反而烦恼”时,不妨把书放下,去真实生活里验证那些道理——或许答案就在知行合一之间。

"悔读南华"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