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t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驚天動地
英文翻译:shaking heaven and earth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说到"惊天动地"这个成语,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是火山喷发时遮天蔽日的烟尘,还是科学家发现新定理时激动人心的瞬间?其实这个形容声势浩大或影响深远的成语,既可以用在历史转折点,也存在于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中。
举个现代例子:2020年武汉封城时,一位快递小哥自发组建志愿者车队,每天运送防护物资。这件事本身看似平凡,但当全国网友知晓后,这个普通人的善举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最终形成了惊天动地的全民互助浪潮。这提醒我们:伟大往往始于微末。
有人会问:"惊天动地的事情必须让所有人都知道吗?"其实未必。去年我邻居李叔默默资助山区学生十年,直到受助者考上清华才被媒体报道。这个迟来的"惊天动地"告诉我们:善行的价值不在于即时反响,而在于持续积累的质变。就像春雨润物无声,但最终能让整个山谷开满鲜花。
在科技领域,去年人工智能突破蛋白质折叠预测的新闻堪称惊天动地。科学家们二十年的持续研究,终于在某天凌晨三点实验室的欢呼声中迎来爆发。这让我想到:任何看似突然的突破,背后都有无数个平凡日夜的铺垫。
有个有趣的现象:古诗词里"惊天动地"多用来形容离别愁绪,比如白居易写唐明皇"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而现代用法更多指向积极突破,这种语义演变恰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进步——我们逐渐懂得,真正的"惊天动地"不在于破坏的强度,而在于创造的深度。
下次当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时,不妨换个视角:那个坚持晨跑的习惯,可能正在重塑你的生命质量;那本每晚给孩子读的童话书,或许正在孕育未来的文学大师。每个微小但持久的行动,都蕴含着惊天动地的可能性。正如海面下的冰山,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它显露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