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cǎi jué yàn
成语解释: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赞叹
繁体字形:驚採絶艷
英文翻译:morning glory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采:[cǎi]1.摘取:采茶。2.选取;搜集:采用。采购。采风。3.挖取(矿藏):采矿。采油。4.神态;精神:丰采。兴高采烈。[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艳:1.色彩光泽鲜明好看:艳丽。娇艳。百花争艳。这布的花色太艳了,有没有素一点的?2.指关于爱情方面的;香艳:艳情。艳史。3.羡慕:艳羡。4.姓。
什么是"惊采绝艳"的真实写照?看看纪录片里的考古团队就懂了。当他们在黄沙中发现保存完好的汉代漆器时,领队教授脱口而出的历史典故让年轻队员眼睛发亮。那些原本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他口中变成了立体的生活场景,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佳注脚。
公司茶水间最近总在传张工的故事。这位机械工程师用乐高积木搭建出微型盾构机模型,成功说服了持反对意见的投资方。有人问他怎么想到这个点子,他摸着模型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往往比堆砌专业术语更有说服力。"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惊采绝艳"不仅指才华横溢,更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绘画课上有个特别现象:总有三五个家长围在李小萌的画板前。这个五岁女孩用蜡笔描绘的"会飞的洗衣机"让大人啧啧称奇,她边画边解释:"洗衣机转得太快就会带着泡泡飘起来呀。"童真视角下的创新思维,不正是"惊采绝艳"在萌芽阶段的模样吗?
历史课本里的李清照常被简化为"婉约派词人",但细读《金石录后序》会发现惊人之处。她在战乱中带着十五车文物辗转千里,每件藏品的来历、鉴定要点都如数家珍。这种在男性主导的收藏界展现的专业素养,让"惊采绝艳"有了超越时代的重量。
当代职场有个有趣现象:真正称得上"惊采绝艳"的,往往是那些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活智慧的人。就像程序员用二进制原理教孩子算术,建筑师用承重原理解释为何不能同时坐满阳台的客人。这种跨界融通的智慧,比单纯的专业造诣更能触动人心。
有年轻读者问:普通人如何培养这种特质?观察过上百位行业翘楚后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博物馆志愿者王阿姨六十岁开始学甲骨文拓印,现在能给参观者讲解每个符号的演变故事。才华的惊艳绽放,往往始于对世界持续的热情。
最近重读《世说新语》,发现古人评价"惊采绝艳"的标准与今人颇有相通之处。谢道韫咏雪之才不只是文学造诣,更是即兴创作中展现的思维敏捷。放在今天,大概相当于在电梯里偶遇投资人时,用三句话清晰阐述项目亮点的能力。
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某重点中学将"惊采绝艳奖"颁给了修复古籍的校工,而非成绩榜首的学生。评委老师的点评很耐人寻味:"真正的才华不该被标准化考试框定,那些在平凡处创造不平凡的人,更值得被看见。"这个转变或许预示着人才评价的新维度。
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惊采绝艳"正在被重新定义。某非遗传承人的短视频账号没有炫技镜头,只是安静展示如何把0.3毫米的金丝掐出山水纹样。这种专注本身构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慢工出细活的沉淀之美,往往比瞬间的惊艳更持久。
翻阅科技史会发现,许多重大突破都始于"这个点子太疯狂"的质疑。就像第一个提议用二维码替代实体车票的工程师,当年被嘲笑"异想天开"。如今看来,能把便捷性与安全性完美结合的方案,不正闪烁着"惊采绝艳"的智慧光芒吗?创新往往在突破常规思维时诞生。
最后想到敦煌壁画里的无名画工,他们在幽暗洞窟中描绘飞天衣袂的弧度,调配矿物颜料的色彩,这些技艺穿越千年仍在焕发光彩。真正的惊采绝艳或许就像莫高窟的壁画,未必在当世被完全理解,但时间终会证明其价值。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光芒,既照亮当下,也温暖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