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ì
  • rán
  • kěn
  • l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ì rán kěn lái

成语解释: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繁体字形:僡然肎來

英文翻译:be so kind as to come

惠然肯来的意思

惠: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成语评论

惠然肯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表示对方带着善意或礼物主动前来拜访,常用于表达对客人到访的欢迎和欣喜。比如你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对方答应后你可以说:“您能惠然肯来,真是蓬荜生辉啊!”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适合用在什么场合?其实它特别适合需要体现尊重和仪式感的场景。比如公司年会上,主持人可以说:“感谢各位合作伙伴惠然肯来,与我们共庆盛典。”既表达了感谢,又突显了对方的重视。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正在发生变化。我注意到,年轻人在线上社交时偶尔会用它来制造反差萌。比如在游戏群里发邀请:“今晚八点副本开荒,期待大佬们惠然肯来!”把古典用语融入现代娱乐场景,反而显得幽默又有创意。

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什么呢?关键是要根据关系亲疏调整语气。如果是正式商务往来,“惠然肯临指导工作”显得专业得体;但如果是邀请老同学聚会,直接说“一定要来啊”反而更自然。语言就像衣服,需要根据场合选款式。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表达“双向奔赴”的互动感。比如社区组织公益活动时,负责人说:“没想到这么多志愿者惠然肯来,我们准备的工具都不够用了。”这句话既肯定了参与者的热情,又暗示了活动的受欢迎程度。

或许有人担心这类成语会显得老派,其实只要用得恰当,反而能提升沟通质感。试着在感谢信中写:“承蒙您惠然肯来传授经验,团队同仁受益匪浅。”这样的表达既保留了文化韵味,又传递了真挚情感,比单纯说“谢谢”更有温度。

语言就像桥梁,连接着不同时代和人群。当我们用“惠然肯来”这样的传统成语时,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为现代交流增添更多可能性。下次遇到值得用心对待的邀约场合,不妨试着用这个成语打开话匣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惠然肯来的造句

  1. 造句 大家都纷纷发言,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只有他惠然肯来。
  2. 造句 若误认艳体,则翡翠被中,芙蓉褥上,既已惠然肯来,岂尚有托空言而有梦别催书之情事哉?
  3. 造句 如蒙见允,惠然肯来,协力擒拿,以除大恶。
  4. 造句 全国远识之士,惠然肯来,共相商榷。
  5. 造句 淑人眼睁睁地独自看守,守到日之方中,洪善卿惠然肯来。
  6. 造句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7. 造句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诗经 

"惠然肯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