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dé huī hǎo
成语解释: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忘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愆惪隳好
英文翻译:Good deeds
愆:1.罪过;过失:以赎前愆。2.错过;耽误:愆期。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隳:[huī]毁坏;崩毁:“隳人之城郭。”[duò]古同“惰”,懒惰。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愆德隳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担心,咱们先拆开看看。愆(qiān)是“过错”,德是“品德”,隳(huī)是“毁坏”,好是“友好关系”。连起来就是“因为品德有亏,导致关系破裂”。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做了不地道的事,把原本的好交情给搞砸了。
举个职场例子:小张和同事老王合作项目,原本配合默契。结果小张为了抢功,偷偷把老王的方案改头换面交给领导。事情败露后,老王愤然退出合作。这就是典型的“愆德隳好”——小张的失信行为直接摧毁了信任基础。
为什么古人要造这么复杂的成语?其实这个成语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密码。古人特别看重“信义”二字,《论语》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透了这点。就像盖房子,信誉是地基,一次失信可能让整栋楼坍塌。现代社会虽然节奏快,但这个道理依然管用——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朋友交往,破坏信任的成本往往高得惊人。
再举个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霸业,临终却听信谗言疏远忠臣。结果他刚咽气,五个儿子就为争位大打出手,齐国霸业轰然倒塌。这不就是国家层面的“愆德隳好”吗?当领导者失去德行,再牢固的联盟也会土崩瓦解。
现代人怎么避免踩这个坑?我有个朋友开餐馆,疫情期间宁可亏本也要给供应商结清货款。后来行情回暖,所有合作伙伴都优先给他供货。这反向证明了“厚德载物”的力量——品德就像信用卡额度,每次守信都在充值,关键时刻能透支的额度就更大。
最后分享个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愆德隳好”的破坏力其实被放大了。某网红带货时虚假宣传,不到三天就遭全网抵制。数字时代的口碑传播速度,让品德缺陷的代价变得即时且剧烈。这提醒我们:想维护好关系,功夫得下在平时,毕竟重建信任可比建个粉丝群难多了。
下次遇到需要取舍的时刻,不妨多想想这四个字。它就像个警报器,提醒我们别为眼前小利丢掉更珍贵的东西。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靠谱的口碑才是最好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