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ì tiān zuò rén
成语解释:怍:惭愧。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繁体字形:愧天怍人
英文翻译:feel shame before heaven and fellow human beings
愧:惭愧:羞愧。问心无愧。愧不敢当(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怍:[zuò]1.惭愧:渐怍。愧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2.(脸色)改变:“将即席,容毋怍。”[zhà]〔㤉(yá)怍〕心多奸诈。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你有没有想过,“愧天怍人”这个成语到底用在哪些场景?比如某公司高管篡改环保数据,后来在蓝天白云下看到孩子们戴口罩上学,突然觉得“我这算不算愧天怍人?”这时候的内心挣扎,正是成语描绘的天地良心双重拷问。
当邻居王叔把捡到的钻戒默默归还时,他笑着说:“昧下这东西,怕是连小区流浪狗看我眼神都会变。”这种用生活化比喻解释成语的方式,是不是比教科书定义更易理解?我们为何会产生这种双重愧疚感?其实正说明人类对自然法则和社会道德存在共通敬畏。
记得刚工作那年,我把同事的创意说成自己的。后来每次经过公司绿植墙,总觉得叶片都在沙沙嘲笑。这种具象化的心理描写,是不是让你对“上愧苍天下负同僚”有了更立体的感受?现代职场中,这种精神压力往往比物质惩罚更折磨人。
有个有趣现象:直播行业退货率最低的,往往是那些主动展示产品瑕疵的主播。他们未必读过《论语》,却懂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智慧。这启示我们,真诚或许才是最高级的商业策略。
朋友的父亲是位老中医,总在药方最末手写“此方未加提成药”。问他原因,他说:“既要对得起祖宗传下的医术,也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这种跨越时空的责任感,恰好诠释了成语蕴含的双重维度——既要顺应天道,也要尊重人性。
下次当你犹豫要不要转发未经核实的消息时,不妨想象两个画面:云层后的臭氧空洞,和手机那头老母亲的困惑眼神。保持这份对天地人的敬畏,或许能让我们的数字时代少些虚无感,多些脚踏实地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