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gǔ bó jīn
成语解释:慕:羡慕,仰慕;薄:轻薄。指厚古薄今
成语出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音律》:“贵远贱近,慕古薄今,天下之通情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定语、宾语;指厚古薄今
繁体字形:慕古薄今
英文翻译:lay more stress on the past than on the present
慕:1.钦佩;羡慕:慕名。仰慕。2.依恋;思恋:爱慕。思慕。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慕古薄今”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过度推崇古代的事物,轻视当下的价值。比如有人总说:“现在的电影不如老片经典!”可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创作环境,拿不同背景的作品硬比,就像拿橘子和苹果较劲,反而容易忽略当下的闪光点。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慕古薄今”的思维?或许因为回忆自带滤镜。比如总有人念叨:“我们当年读书时更刻苦!”可仔细想想,现在学生面对的信息量和竞争压力,和过去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盲目比较,反而会忽视时代进步带来的多元可能性。
举个具体例子:有位朋友坚持用毛笔写工作报告,认为这样才有文化底蕴。结果效率低下不说,同事看着满纸墨渍哭笑不得。这就是典型的“慕古薄今”——传统技艺固然值得传承,但现代办公场景里,键盘显然更高效。工具本身没有优劣,关键要看应用场景。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现象背后也有积极面。就像有人痴迷古建筑修复,正是这种“慕古”情怀,才让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关键在于把握好度——我们可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但不必因此否定脚下的土地。
最近遇到件趣事:博物馆推出AR导览,有观众却抱怨“破坏了老物件的庄重感”。其实新技术反而让文物“活”了起来,年轻人通过虚拟互动,对历史的兴趣明显提升。传统与现代本就不是对立关系,融合得当反而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说到底,“慕古薄今”本质上是对变化的焦虑。就像父母总觉得子女的育儿方式不够“传统”,却忘了自己当年也被长辈说过“太新潮”。每个时代都在解属于自己的难题,与其厚此薄彼,不如带着开放心态,既尊重来路,也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