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màn tūn tūn
成语解释: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做事等
繁体字形:慢慢吞吞
英文翻译:exasperatingly slow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提到“慢慢吞吞”,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是清晨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还是工作群里半天才回复消息的同事?这个成语自带一种“不慌不忙”的气质,但放在不同场景里,带来的感受可能截然不同。
比如小张给客户发方案,对方隔了两天才回复说:“我慢慢吞吞看完了,有几个建议……”这话里就藏着玄机。客户可能真的需要时间消化内容,也可能委婉表达不满。这时候理解语境就特别重要,毕竟“慢”有时是慎重,有时是怠惰。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现代人这么反感“慢”?看看地铁里快步小跑的通勤族,外卖骑手被系统倒计时的提示音,答案显而易见。在讲究效率的社会节奏里,“慢慢吞吞”就像卡带的录音机,容易让人着急上火。但换个角度看,老李修了三十年钟表,正是靠着这股子慢功夫,才能在放大镜下校准肉眼难辨的误差。
我发现生活中存在有趣的“双标现象”:自己赶工熬夜时,最烦别人拖后腿;可周末沏茶读书时,又嫌弃旁人催着出门。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对“速度”的弹性需求——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才是智慧。就像新手司机上路,与其盲目跟车,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稳妥前行。
遇到慢性子的伙伴怎么办?与其反复催促,不如建立清晰的进度共识。上周我们团队做项目,给每个环节设定了“最晚反馈时间”,既尊重了不同成员的工作习惯,又保证了整体推进。毕竟,“慢慢吞吞”不该成为协作的绊脚石,关键要找到平衡点。
当看到孩子花半小时观察蚂蚁搬家时,或许不必急着喊“快点”。这种天然的“慢”里,藏着成年人丢失的好奇心。有研究表明,适度放空大脑反而能提升创造力。当然,如果明天要交作业今晚才开始写,这种“慢”就值得商榷了。
说到底,“慢慢吞吞”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它像厨房里的盐,放少了菜没味,放多了难入口。在争分夺秒的现代社会,保留一点“可快可慢”的弹性,或许能让生活这杯茶,喝起来既有回甘又不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