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o shén cuì lì
成语解释:谓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说者出,为群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尽心尽力
繁体字形:顦神悴力
英文翻译:Haggard power
憔: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她病了一场,显得憔多了。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悴:1.忧。2.憔悴:前荣后悴。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憔神悴力”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因过度劳累而显得精神萎靡、身体疲惫的状态。比如有人连续加班一个月后,同事可能会说:“你看他最近憔神悴力,连说话都没力气了,真该好好休息。”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准确传递疲惫感?因为它从“神”(精神)和“力”(体力)两个维度刻画状态。就像我们常说的“身心俱疲”,但更显文雅。比如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到深夜,揉着太阳穴叹气:“再这么憔神悴力下去,我这血压怕是要爆表。”
如何避免陷入这种状态?其实很多人的误区在于“硬扛”。像程序员小李连续熬夜赶项目,结果效率越来越低。后来改成每天午休20分钟,反而提前完成了任务。这告诉我们:保持节奏比透支更重要。
有人问:“现代社会压力大,不用这个成语还能怎么表达?”试试替换成“心力交瘁”或“精疲力竭”,但要注意语境差异。比如形容创业者可以说:“三年创业让他憔神悴力,但眼中的光芒反而更亮了。”这里用成语既承认艰辛,又暗示坚持的价值。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年轻人现在更愿意主动谈论“憔神悴力”。这未必是坏事,说明大家开始正视压力。就像最近流行的“脆皮大学生”自嘲,本质是种自我保护机制——承认脆弱才能更好调整状态。
下次看到有人工作到两眼发直,不妨递杯温水说:“别把自己逼得太紧。”毕竟机器都需要保养,何况是人。真正的高效从来不是靠燃烧生命,而是像古人说的“张弛有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能既保持活力,又避免憔神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