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成语解释: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数量多
繁体字形:成千上萬
英文翻译:tens of thousands of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哎,你别说,成语这玩意儿真是中文里的宝藏。咱们平时说话写文章要是能灵活运用成语,那效果就像往菜里撒了把盐——立马提味儿。不过问题来了,成语到底为啥能流传千百年?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它们能用几个字讲清复杂道理嘛!
举个例子,有人问“三人成虎”是啥意思?这不简单嘛!战国策里那个故事讲得明明白白:集市上有人说有老虎,开始没人信,结果第三个人也这么说,大伙儿就真信了。这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谣言传多了就被当真,跟现在网上某些假新闻的传播路子简直一模一样。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成语和俗语有啥区别?嘿,这个我可有话说。俗语像“不到黄河心不死”更接地气,而成语多数带历史典故,好比“破釜沉舟”这种,背后藏着项羽打仗的狠劲儿。不过现在年轻人爱混搭,把成语改造成网络用语,什么“十动然拒”之类的,倒也算语言发展的新路子。
记成语有啥诀窍没?依我看,死记硬背最没劲。不如看古装剧时候多留心,比如《甄嬛传》里“凤凰于飞”这种高级词儿,配合剧情理解就容易多了。再或者玩成语接龙游戏,既有趣又能记住,比抄写十遍管用多了。
不过要注意啊,现在有些商家乱改成语打广告,什么“鸡不可失”“有杯无患”,乍看挺机灵,实际上可能误导小朋友。要我说,创新可以,但别把文化根基给刨了。就像做菜可以创新菜式,总不能把酱油当可乐用吧?
最后提个醒,用成语千万别半瓶子晃荡。有次听人说“这次考试我真是如鱼得水,考了个倒数第三”,这不闹笑话嘛!所以说,了解透彻再使用,成语才能成为咱们表达的神助攻。下次聊天时候不妨试试,保管让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