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 tuán
  • ku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éng tuán dǎ kuài

成语解释:聚集成群。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六回:“挨不过了,不免信步寻上来,只见一群老鸦成团打块在古墓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动物等

繁体字形:成團打塊

英文翻译:Get together

成团打块的意思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团:1.圆形的:团扇。团脐。2.团子:汤团。3.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团泥球。团纸团儿。团饭团子。4.成球形的东西:纸团儿。棉花团儿。5.会合在一起:团聚。团结。6.工作或活动的集体:主席团。文工团。代表团。参观团。7.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8.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10.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块:1.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糖块儿。把肉切成块儿。2.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块香皂。三块手表。一块桌布。一块试验田。3.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三块钱。

成语评论

成团打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把分散的东西凝聚成团,再用力打破障碍。比如一群蚂蚁搬运食物时,看似各自忙碌,实际上通过触角传递信号,最终把零碎的食物聚集成一大块运回巢穴。这种协作模式在人类社会中也随处可见。

为什么“成团”比单打独斗更有效?想象一下装修房子:一个人刷墙、铺地板、装灯具,至少需要三个月;但如果水电工、木工、油漆工组成团队同步推进,工期可能缩短到三周。这里的关键在于分工与整合——就像拼图,每块单独看毫无意义,拼在一起却能展现完整画面。

某科技公司的真实案例或许能说明问题。他们的研发部曾因部门隔阂导致产品开发滞后,后来通过“周五协作日”强制跨组合作。结果原本需要半年调试的智能家居系统,竟在三个月内完成测试上线。这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的道理:“上下同欲者胜”。

现代人更需要“打块”智慧吗?如今远程办公普及,团队成员可能分布在多个时区。这时候“成团”不再是物理上的聚集,而是目标对齐和流程衔接。就像线上文档的协同编辑功能,20人同时修改同一份方案,却能通过版本管理和实时批注避免混乱。

我曾参与过一场社区救灾行动,起初居民们各自清理门前杂物,效率极低。直到有人提议“先集中力量打通主干道”,大家才突然开窍——推土机负责大件,年轻人搬中型家具,老人和孩子清理碎屑。三小时完成原本一天的工作量,这就是打破思维定式带来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成团打块”不等于盲目抱团。就像烘焙面包,面粉、酵母、水的比例失衡就发不起来。好的协作需要明确角色边界,比如创业团队中既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意者,也要有落地执行的实干派。更重要的是建立反馈机制,避免成为“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互相拖累”的假团队。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不妨问问自己:此刻更需要深挖某个模块,还是重新调整资源布局?就像解九连环,有时候看似费劲地扭动单个铁环,不如退后两步观察整体结构。毕竟,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藏在系统层面,而非某个局部细节中。

风吹散沙堆容易,却吹不动用沙粒夯实的城墙。这个朴素的道理,或许正是“成团打块”给当代人最重要的启示——找到那个能让个体价值倍增的联结方式,远比孤军奋战更有力量。

"成团打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