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á fǔ zhuàng wèng
成语解释: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戛釜撞翁
英文翻译:Cannes cauldron hits Weng
戛:[jiá]1.敲打。2.古代兵器。即戟。一说为长矛。[gā]用于地名,如平戛(在云南西部)。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撞:1.两个物体猛然相碰:撞钟。不小心撞上电线杆。2.猛冲;闯:横冲直撞。3.不期而遇;碰见:撞见。4.试探着进行:我这也是瞎撞一气,不料真把事儿干成了。
翁:1.年老的男子;老头儿:渔翁。2.父亲。3.丈夫的父亲:翁姑(公公和婆婆)。4.妻子的父亲:翁婿(岳父和女婿)。5.姓。
说到“戛釜撞翁”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如果我们拆开来看,“戛”是敲击,“釜”是古代炊具,“撞”是碰撞,“翁”指老人,组合起来描述的是生活中因小事引发矛盾的情景。比如:邻居张大爷和李奶奶为了谁家晒被子多占了一寸阳台空间,从拌嘴升级到互相投诉,这不就是典型的“戛釜撞翁”吗?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戛釜撞翁”的核心是指人们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冲突,甚至闹得不可开交。就像办公室里两位同事为了打印纸该横放还是竖放争执半小时,结果耽误了重要会议——这类因小失大的情况,都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人们容易掉进这个坑里?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在情绪激动时会进入“管状视野”,只盯着眼前的问题不放。就像上周我在超市看到的场景:一位阿姨因为购物车被轻轻碰了一下,硬是拉着对方理论了二十分钟,完全忘了自己原本是要赶着接孩子放学的。
和“因小失大”有什么区别?虽然意思相近,但“戛釜撞翁”更强调冲突双方的互动性。好比小区里两辆车轻微剐蹭,本来可以快速处理,但车主非要争论谁先打方向盘,最后演变成堵住整个出入口的闹剧——这时候用“戛釜撞翁”就比“因小失大”更贴切。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社会的某些现象。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很多人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闹钟,稍有不顺心就“叮”地炸开。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也反映出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提高。就像我表姐总说:“现在年轻人不是脾气变差了,而是更懂得维护自己的边界了。”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先做个深呼吸。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与其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消耗精力,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毕竟人生就像烹饪一锅好汤,火候和食材的协调,远比计较灶台边溅出的几滴水花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