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uō
  • li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uō jí liáng gǔ

成语解释:在背后指责议论

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被人们当面无数次地训斥批判,也被人们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背后议论

繁体字形:戳脊樑骨

英文翻译:backbite

戳脊梁骨的意思

戳:1.用力使长条形物体的顶端向前触动或穿过另一物体:一戳就破。2.(长条形物体)因猛戳另一物体而本身受伤或损坏:打球戳了手。钢笔尖儿戳了。3.竖立;站:把棍子戳起来。大伙儿都走了,他一个人还戳在那儿。4.图章:戳记。邮戳。盖戳。

脊:1.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柱:脊髓。脊椎。2.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山脊。屋脊。书脊。3.姓。

梁: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房梁。2.桥:桥梁。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萧衍灭南齐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也称萧梁。为陈所灭。2.五代之一(907—923)。朱温灭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为后唐所灭。5.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戳脊梁骨”这成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背后说人坏话”。比如同事A偷偷和同事B嘀咕:“你看老张天天迟到,老板迟早得收拾他!”结果这话传到老张耳朵里,你说他气不气?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戳脊梁骨”——不直接沟通,偏要在背后搞小动作。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啥大家总爱戳别人脊梁骨啊?”(自问自答环节来啦!)其实啊,这事儿和人性脱不开关系。一来呢,八卦是人的本能,对吧?二来呢,有时候当面指出问题容易尴尬,干脆背后吐槽更“安全”。但问题来了——这种“安全”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恐怕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亲戚聚会,大姨拉着二舅妈说:“你闺女三十了还不结婚,我邻居家儿子条件可好了!”这话听着像关心,实际上是在戳人家父母的痛处。要我说啊,与其拐弯抹角地评价别人生活,不如直接问:“最近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反而显得更真诚。

(插播个人观点)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也犯过这毛病。有回朋友创业失败,我跟着别人感慨“他当初就不该辞职”,结果被当事人听到。后来想明白了:背后议论就像往墙上钉钉子,就算拔了钉子,痕迹还在。现在遇到类似情况,要么当面给建议,要么干脆闭嘴。

再举个反例。比如网友在评论区骂明星:“这演技也太烂了吧!”这也算隔着屏幕戳人脊梁骨。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改成“这段哭戏情绪没到位”,是不是既表达了观点,又给了改进空间?所以说啊,批评本身没问题,关键是方式方法。

说到底,“戳脊梁骨”这事儿就像吃油炸食品——偶尔解解馋还行,长期当主食肯定伤身。下次想议论别人时,不妨试试“三秒法则”:先憋三秒钟,想想这话当面说会不会伤人。要是自己都说不出口,那最好也别在背后嘀咕。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人际关系就像打羽毛球,你背后发冷箭容易砸场子,正面接球才能打得有来有回。与其花时间戳别人脊梁骨,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戳脊梁骨的造句

  1. 造句 你这么做事情,不是让别人戳脊梁骨吗?
  2. 造句 就象您那天说的,当官不能被老百姓戳脊梁骨,我们不能也不会去贪污。
  3. 造句 也许是被那些穿越众戳脊梁骨骂“废柴”。
  4. 造句 老婆跟人睡了,被全村人戳脊梁骨,的确很难抬起头来。
  5. 造句 若是走的太近,日后怕是要被戳脊梁骨。
  6. 造句 七八尺的男儿顶天立地的,凭什么让个娘儿们戳脊梁骨,老子没吃你没喝你的,何况你到底是个女人还是只是一组游戏数据咱都不确定呢。
  7. 造句 是村里的大买家,但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做事,这是要被村民戳脊梁骨的。
  8. 造句 不管熟不熟悉,可毕竟都是同事,如果连这点小忙都不帮,背后肯定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戳脊梁骨"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