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pà zǐ mèi
成语解释:指妓女之间的互称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相公不知,这院中名妓,结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手帕姉妹
英文翻译:Handkerchief sister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帕:1.用来擦手擦脸的纺织品,多为方形:手帕。2.帕斯卡的简称。物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时,压强就是1帕。
姊:姐姐:姊妹。
妹:1.妹妹,称同父母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姐妹。小妹。2.称比自己年纪小的同辈女性:表妹。3.年轻女子;女孩子:打工妹。农家妹。
“手帕姊妹”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古代故事的产物,其实它常用来形容女性间亲密无间的情谊。比如《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的关系,表面是“情敌”,但黛玉病中宝钗送药、赠燕窝的情节,倒真有几分手帕姊妹的默契——既有竞争又有扶持,像手帕的两面,一面绣花一面素净。
有人会问:现代人不用手帕了,这成语还有意义吗?其实“手帕”在这里是个隐喻符号。就像当代女生会共享口红、交换发圈,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传递的是“我看见你的需要”的关怀。去年我亲眼看见两个职场新人,一个在茶水间悄悄给生理期同事披上自己的针织外套,这种温暖比任何贵重礼物都动人。
手帕姊妹和普通闺蜜有何不同?关键在“共同成长”的特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侍女香菱的故事就很典型:香菱不仅照顾李清照起居,还跟着学填词,后来能独立创作。真正的姊妹情谊不该是单方面依赖,而是像两棵挨着长的树,枝叶交错却各自向着阳光生长。
如今社交媒体常把女性友谊刻画成“塑料姐妹花”,我倒觉得这是认知偏差。上个月社区里几位退休阿姨自发组织的编织社团,既教新手织围巾,又帮独居老人改旧衣。她们用毛线代替了手帕,但那种“你掉一针我帮你补”的互助精神,分明是手帕姊妹的现代延续。
观察身边的真实故事会发现,真正的手帕姊妹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上周暴雨天,写字楼前台姑娘把自己的备用伞塞给实习生,自己却踩着湿透的鞋子下班。这种不事张扬的善意,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贴近成语的本质——用具体行动诠释“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