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i xué jiān yōu
成语解释: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成语出处:《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评价人
繁体字形:才壆兼優
英文翻译:have both talent and learning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优:1.优良;美好(跟“劣”相对):优美。优等。2.充足;富裕:优渥。优裕。3.优待:拥军优属。4.姓。5.旧时称演戏的人:优伶。名优。
哎,你别说,“才学兼优”这词儿听起来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脑子灵光还肯下功夫”嘛!举个例子:小王刚入职那会儿,别人还在摸索流程,他不仅能快速上手项目,还顺手给部门写了个自动化工具。同事夸他“才学兼优”,他倒挠挠头说:“害,就是喜欢瞎琢磨!”你看,这不就是既有天赋又肯钻研的典型?
那问题来了:光聪明不学习算不算“才学兼优”?嘿,还真不算!比如隔壁老张,年轻时号称“数学神童”,结果工作后天天躺平刷手机,现在连微积分公式都记不全。所以啊,“才”是种子,“学”是肥料,缺了哪个都长不成大树。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的李教授。人家一边带研究生发论文,一边还能在社区讲座里把量子力学讲得连大妈都鼓掌。有次我问他秘诀,他嘿嘿一笑:“搞学问嘛,得像吃火锅,既要涮得了高深理论,也得蘸点生活调料。”这话糙理不糙,可不就是“才学兼优”的生动演绎?
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家长逼孩子死读书,反而把“才”给压没了。我表弟就是个反例:钢琴十级、奥数金奖,结果上大学选专业时懵了——除了做题啥兴趣都没有。要我说啊,“兼优”得讲究平衡,就像做菜,火候过了容易焦,火候不够又夹生。
最后提个冷知识:古人说的“才学兼优”其实暗藏职场智慧。苏轼当年既能写《赤壁赋》,又能修苏堤治水患,放到今天绝对是跨界人才。所以各位打工人,别光盯着KPI,偶尔跨界学点新玩意儿,说不定哪天就“文武双全”了呢!
说到底,这世道变得快,但“才学兼优”的内核倒是一直没变——既要保持好奇心,也得脚踏实地。就像咱老祖宗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不过现在嘛,还得加半句:“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