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i shí guò rén
成语解释: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识
繁体字形:才識過人
英文翻译:talent and insight far beyond the average person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哎,说到“才识过人”这个成语,老铁们是不是觉得特像武侠小说里的隐藏高手?比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人家草船借箭时,面对周瑜的刁难,嘿,不仅不慌,还笑嘻嘻地搬出气象知识——这可不就是“才识过人”的典型操作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说“才识过人”不只是智商高?举个例子,你瞧隔壁老王家闺女,高考前三天还能边打游戏边复习,结果考了个省状元。表面看是天赋,可仔细一问,人家早把知识点拆成模块,用思维导图反复推敲了。说白了,这才叫“识”的积累加上“才”的灵活运用啊!
话说回来,如今AI都能写论文了,人类的才识还有啥用?前阵子看新闻,有个程序员小哥用区块链技术帮山区建了农产品溯源系统。技术谁都能学,但把冷门技术和现实需求结合起来的脑洞,机器还真学不会——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个人觉得吧,“才识过人”在现代更像一种生存智慧。就像我表姐做新媒体运营,明明学的是考古专业,结果愣是靠研究甲骨文的逻辑,整出了爆款文案套路。你说跨界算不算才识?要我说,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织成网,比单点突破牛多了!
最后唠句实在的,现在网上到处是速成班广告,但真正的才识哪能靠21天集训。就像种地要等节气,知识的沉淀也得耐得住寂寞。下次遇到难题,先别急着百度,试试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搅和搅和,说不定就搅出个新大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