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jī bào fù
成语解释: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8.12.31:“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对人进行报复
繁体字形:打撃報復
英文翻译:take revenge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复: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哎呦,说到“打击报复”这个主题,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以牙还牙”这种经典操作。比如张三被同事抢了客户,反手就举报对方偷税漏税,这不就是典型的“以牙还牙”?但问题来了——打击报复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嘿,这事儿可不好说,搞不好变成“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两败俱伤你懂的。
举个栗子,老话里有个成语叫“睚眦必报”,说的是连别人瞪自己一眼都要报复。像《史记》里范雎被欺负后发愤图强,最后反过来整垮仇家,听着挺爽对吧?但现实中要是这么干,大概率会变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报复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个情绪旋涡,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卷进去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难道被欺负就只能忍气吞声?当然不是!咱老祖宗还留了招“以直报怨”,意思是用正直的方式回应。比如李四发现领导给自己穿小鞋,不是私下搞小动作,而是收集证据走正规申诉渠道。这种“硬刚”可比暗戳戳报复高明多了,既守住了底线,又避免了道德滑坡。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是觉得“打击报复”这个词儿本身就有意思。你看《水浒传》里林冲雪夜上梁山,表面看是快意恩仇,细琢磨不也是被逼出来的报复行为?所以说啊,这事得分场合看程度。要是遇到原则性问题,该反击就得反击,但要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如学学“宰相肚里能撑船”,省得把自己活成行走的炸药包。
最后插句个人看法哈,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挂人”“网暴”,这种新时代的打击报复真要不得。键盘侠们以为自己是正义使者,实际上搞不好就成了“借刀杀人”的那把刀。要我说啊,遇到矛盾还是得“打开天窗说亮话”,毕竟“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不是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