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jié
  • sh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ǎ jiā jié shě

成语解释:见“打家劫舍”。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某裴炎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谓语、定语;指抢劫

繁体字形:打家巀捨

英文翻译:To cut off one's family

打家截舍的意思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截:1.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截头去尾。把木条截成两段。2.段:一截儿木头。话说了半截儿。3.阻拦:截留。快把马截住,别让它跑了。4.截止:截至。5.姓。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打家截舍”这成语,不少人可能会先愣一下: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它和“打家劫舍”其实是同一个意思,都指那些靠抢劫、偷盗过日子的勾当。举个栗子,《水浒传》里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像李逵这种动不动就“劫富济贫”的主儿,干的活儿可不就是打家截舍的典型操作嘛!

等等,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啥现在很少听到这个词了?” 嘿,这问题问得妙!一来嘛,现代社会法治越来越完善,干这行风险太高;二来嘛,咱们现在都用“抢劫”“盗窃”这些大白话了,谁还拽文绉绉的成语啊?不过你品,你细品,“打家截舍”这四个字是不是比“抢银行”更有画面感?

再举个例子,比如老王写小说时这么用:“那帮土匪趁着夜色摸进村,打家截舍不说,连灶台上的半袋米都不放过。” 你看,是不是瞬间脑补出鸡飞狗跳的场面?不过话说回来,我总觉得这成语自带一股子旧社会的土腥味儿,搁现在要是谁真敢这么干,警察叔叔分分钟教他重新做人。

哎,这里头还有个隐藏知识点——为啥古人要用“截舍”而不是“劫舍”?其实啊,这就是汉字演变的锅了。“截”在古代有“拦路”的意思,跟“劫”算是异曲同工。不过要我说,这字儿改得还挺传神,你想啊,土匪半路截住你家,可不就是“截舍”嘛!

最后唠叨两句个人看法:成语就像老古董,用对了能锦上添花,用错了反而闹笑话。好比“打家截舍”这种带负面色彩的词,咱平时聊天最好别拿来开玩笑。再说了,现在早不是那个靠拳头说话的年代,法治社会里,老老实实搬砖可比当山大王靠谱多了,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打家截舍"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