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gǔn sā pō
成语解释:躺倒在地上打滚,嘴里骂着泼辣的话。亦作“撒泼打滚”。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芳官挨了两下打,哪里肯依,便打滚撒泼的哭闹起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撒泼
繁体字形:打滚撒潑
英文翻译:roll on the ground screaming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滚: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开。你给我滚!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滚开的水。锅里水滚了。4.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滚元宵。滚雪球。利滚利。5.同“绲”6.姓。
撒:[sā]1.放开;张开:撒手。撒网。一撒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贬义):撒赖。撒酒疯。[sǎ]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撒种。年糕上撒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把碗端平,别撒了汤。3.姓。
泼:1.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使散开:扫地时,泼一点水,免得尘土飞扬。2.蛮横不讲理:撒泼。3.有魄力;有生气;有活力:他做事很泼。大伙儿干得真泼。
哎哟喂,今儿咱得聊聊“打滚撒泼”这成语了。你肯定见过那种场面——小孩躺地上蹬腿哭闹,大人叉着腰喊“不买玩具就不起来”,或者菜市场里大妈为了砍价直接蹲地上拍大腿。这些啊,都是“打滚撒泼”的典型例子。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有人会用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呢?说白了,这就是情绪上头时的“绝地反击”。比如小张在单位被扣了奖金,当场摔文件吼着要辞职,结果第二天又蔫儿着来上班了。这种操作啊,就像临时抱佛脚,看着气势汹汹,实际效果嘛...你懂的。
有老铁可能要问:“打滚撒泼真能解决问题吗?”嘿,这事儿得看场合!菜市场里跟摊主砍价可能管用,毕竟人家想做生意;但要是在公司会议上这么闹,怕是要被保安请出去喝茶喽。我表弟去年在商场躺地上要买游戏机,最后他爸妈直接给他报了个情绪管理班——这结果,够黑色幽默吧?
其实吧,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沟通能力掉线了。就像手机没信号只能开飞行模式,人在情绪崩盘时也容易切换到“原始模式”。但咱们得明白,撒泼打滚这招用多了,信用分可是会清零的。我邻居王婶就特爱用这招跟物业较劲,结果现在她一进物业办公室,人家直接先把监控打开了。
要说破解之道,老祖宗早就给过提示——以柔克刚嘛!上周亲眼见个宝妈,她娃刚要躺地上,她立马掏出手机:“快躺平,妈妈给你拍抖音!”结果孩子反而不好意思闹了。这招反套路玩得,比直接硬刚高明多了。所以说啊,遇到打滚撒泼的主儿,与其对着干,不如换个思路,毕竟成年人的世界,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
说到底,打滚撒泼就像情绪版的“狼来了”,偶尔用用可能见效,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脑子而不是嗓门。就像我爷爷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但会笑的孩子才能喝得长久。”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