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luò yá chǐ huò xuè tūn
成语解释: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打落牙齒咊血吞
英文翻译:Teeth and blood swallowing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哎哟喂,说到"打落牙齿和血吞"这成语,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儿?举个栗子啊:小王在公司背了黑锅,被领导当众训得狗血淋头。他愣是没辩解半句,晚上回家刷牙发现牙龈都出血了,这才对着镜子苦笑:"这不就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嘛!"
您可能要问了:这成语的核心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受了委屈还硬扛着不说,像把牙齿打碎了混着血往肚子里咽。不过老铁们注意啊,这可不是鼓励咱们当闷葫芦,而是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隐忍。
那为啥有人会选择这种方式呢?这里头可有门道了。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时候为了顾全大局,或者避免更大的冲突,暂时忍气吞声反而是种智慧。就像我二叔当年创业,被合伙人坑了也没当场翻脸,硬是等到合同到期才另起炉灶,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处理方式有没有风险?那肯定有啊!就跟吃重庆火锅似的,辣得冒汗还硬撑说"不辣",搞不好第二天肠胃要造反。工作中要是长期当背锅侠,不仅自己憋出内伤,还可能让欺负你的人变本加厉。
依我看呐,这成语就像把双刃剑。佩服那些能隐忍的人,但更欣赏知道何时该开口的人。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姐说的:"该忍时要忍,该争时要争,关键得看菜下饭。"毕竟咱们都不是铁打的,偶尔找人吐吐槽、喝喝酒,总比憋出内伤强不是?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儿:遇到事儿别急着学古人"和血吞",先掂量掂量值不值当。该解释就解释,该维权就维权,现在又不是封建社会了对吧?当然啦,真要碰上必须隐忍的情况,那也得学学壁虎——暂时缩头是为了一招制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