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tuì táng gǔ
成语解释: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宾语;比喻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
繁体字形:打退堂皷
英文翻译:beat a retreat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哎哟,说到“打退堂鼓”这成语,大家是不是总联想到半途而废的场景?比如:“老王本来想创业,结果听到风险大,立马打退堂鼓了。”你瞅瞅,这词儿一用,画面感就上来了对吧?
不过,先别急着下结论!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打退堂鼓”是不是就等于胆小怕事啊?嘿,这问题问得妙!其实啊,它更多是形容人遇到困难时“心里犯嘀咕”,未必是真的怂。比如说:“小美刚报名马拉松,结果一看训练计划,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你看,这不就是普通人都会有的纠结嘛!
那咱再换个角度想哈,为啥有人会打退堂鼓呢?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对结果没底嘛!就像我上次想学滑板,结果看到新手教程里那些高难度动作,脚底板都发麻了。这时候要是有人喊一句“怕啥,摔不死”,说不定还能再硬着头皮试试。
不过话又说回来,打退堂鼓也不全是坏事。你比如说:“公司要推个不靠谱的项目,老张第一个打退堂鼓,结果还真避开了大坑。”瞧瞧,关键时刻的谨慎反而成了加分项。所以说啊,这成语用起来得看场景,不能一棍子打死。
最后唠点实在的,你发现没?现在年轻人特喜欢说“我emo了”“躺平吧”,其实跟“打退堂鼓”是一个道理,都是面对压力时的自然反应。关键不在于退不退,而是退完之后能不能想明白——到底是真不合适,还是自己吓自己?这事儿啊,就跟吃火锅选辣度似的,得量力而行,你说是不?
总之啊,下次再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不妨先喝口水缓一缓。没准儿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前面那堵“墙”其实是个纸老虎。当然啦,实在扛不住也别勉强,毕竟老祖宗还说过“识时务者为俊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