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uō qī jì zǐ

成语解释:托:请托。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是闻得老夫虚名,欲待托妻寄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生活所迫

繁体字形:托妻寄子

英文翻译:Send a son to his wife

托妻寄子的意思

托:1.用手掌或器物承举:托着茶盘。2.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枪托。花托。3.衬;垫:烘云托月。托上一层纸。4.请人代办:委托。5.寄放:托儿所。6.借故推辞:托词。7.依赖:托福。8.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托等于133.322帕。

妻:[qī]妻子(qī·zi):夫妻。未婚妻。妻离子散。妻儿老小。[qì]把女子嫁给(某人)。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成语评论

托妻寄子”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把家人打包送去寄存,实际上它描述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把至亲托付给他人照顾的郑重承诺。比如古代战乱时,一位将军对同僚说:“此去凶险,家中老小便托付于兄了。”短短一句话,既包含对战友的绝对信任,也暗含托付者“若有不测,请替我扛起责任”的潜台词。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需要用这种方式表达信任吗?其实当代生活中,这种“生命交付”的场景依然存在。比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连续加班前,把家里的宠物和独居老人托付给社区志愿者,虽然对象从“妻儿”变成了宠物和长辈,但那种“把我的牵挂交给你”的重量感如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责任转接”智慧。就像接力赛跑时交接的不仅是接力棒,更是全队的胜负希望。古人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现代社会虽然少了生离死别的悲壮,但当朋友出差时托你每天帮他浇花喂猫,本质上仍是这种信任机制的延续。

从个人经历看,这种托付关系像块试金石。去年台风天邻居出国前把防盗门钥匙交给我,让我随时查看漏水情况。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反而比任何防盗系统都更让人感受到社区的温度。或许这就是成语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原因——它丈量着人际关系中最珍贵的信任尺度。

当我们用快递寄存柜接收包裹时,是否想过那不过是现代版的“托物寄件”?科技改变了交付形式,但人性中对“靠谱”的追求始终未变。下次朋友托你照看绿植时,不妨想想:你接过的不仅是一盆吊兰,更是一份值得守护的信任契约。

"托妻寄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