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áng dà liáng
成语解释:比喻承担重任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如今老会长被捕,全村就靠你扛大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摃大樑
英文翻译:Carry the beam
扛:[káng]1.用肩膀承担物体:扛枪。扛着锄头。这个任务你一定要扛起来。2.支撑;忍耐:冷得扛不住了。[gāng]1.用两手举(重物):力能扛鼎。2.抬东西。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梁: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房梁。2.桥:桥梁。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萧衍灭南齐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也称萧梁。为陈所灭。2.五代之一(907—923)。朱温灭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为后唐所灭。5.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扛大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扛起支撑房屋的主梁”,比喻承担关键任务或肩负重大责任。比如公司里技术总监突然辞职,老板对团队说:“现在项目进度紧张,小王你得扛大梁了,把核心技术这块抓起来。”这时候大家就知道,小王成了解决问题的核心人物。
为什么用“扛大梁”而不是直接说“负责”? 其实这个词自带画面感——就像盖房子时主梁塌了,整个屋顶都会垮掉。用“扛大梁”既表达了责任重大,又暗示了能力被认可。比如社区改造项目里,退休工程师老张主动说:“图纸设计交给我吧,年轻时盖过十几栋楼,现在还能扛大梁。”这句话既传递了信心,也让人感受到他丰富的经验。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去年邻居家孩子高考前父母出差,隔壁李姐主动帮忙做饭送汤,还辅导功课。街坊们都说:“关键时刻还是李姐能扛大梁。”这里不仅夸了李姐的热心,更强调了她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扛大梁就一定要单打独斗吗? 完全不是。去年我们部门接了个跨国项目,领导让新人小林牵头。小林虽然经验不足,但他懂得调动组里老员工的积极性,最后项目顺利落地。这说明扛大梁更多是指统筹协调的能力,就像乐队指挥自己不演奏乐器,但能让整个乐团和谐共鸣。
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用“C位担当”这类网络用语,但“扛大梁”依然活跃在职场和正式场合。有次听国企领导开会时说:“数字化转型不是请客吃饭,需要真正能扛大梁的骨干。”这句话既保留了成语的厚重感,又切合了时代需求。
从个人观察来看,能长期扛大梁的人往往有两个特质:一是业务能力过硬,像手术室里的主刀医生;二是情绪稳定,遇到突发状况时像定海神针。上周参加行业论坛,有位创业者说:“公司遇到资金链危机时,合伙人凌晨三点还在核对报表,这种扛大梁的劲头才是团队存活的关键。”这话让我想起,真正的扛大梁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责任心的体现。
或许未来社会分工更细化后,“扛大梁”的形式会变化。但无论时代怎么变,那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永远值得被珍视。就像社区志愿者老周说的:“大事小事总得有人撑着,今天你扛大梁,明天我搭把手,这日子才能过踏实。”这种朴素的智慧,或许正是成语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